非建制派無足夠三會提名參選 李家超籲「優化」自己令人信服稱職

撰文:潘耀昇 馮子健 文睿 李宇婷
出版:更新:

區議會選舉提名期昨日(30日)結束,無民主派能夠取得足夠三會成員提名入閘參選。行政長官首李家超今日(31日)出席行會前見記者,被問到選制門檻是否過高,是否要檢討制度有否過嚴?李家超回應說完善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從中選優」,標準定得高就是為了選取適合的區議員,未能成功參選者應該繼續「優化」自己,令人信服他可以優異稱職服務社區。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3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歐嘉樂攝)

區議會選舉提名期結束,選舉事務處累計接獲400份提名表格,地區直選有172份提名及地區委員會界別的228份提名,後來有一名直選候選人退選。不論直選或間選選均有競爭。不過,民主派政黨包括民主黨、民協及被視作中間派的新思維均未能獲得足夠地區「三會」提名報名參選。

李家超在開場白表示,提名期昨天結束,收到399名參選人報名,當中171人參加地方選區選舉,每區平均接近4名參選人爭2個席位,228名參選地區委員會界別,稱按人數來看各區直選及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有激烈競爭,不會有自然當選的可能,提名制度下想參選都要努力爭提名,反映出新制度有從中選優的作用,三會成員有責任判斷想參選者是否真正愛國愛港,確保區議員真心真意稱職。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3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歐嘉樂攝)

李家超又說參選人背景多元多樣,有年輕人,專業人士、少數族裔,反映完善後制度普及性、多元性,符合市民利益,由不同背景界別專業人士組成新區議會,更立體多角度聽意見提名期結束,他指政府與選管會的工作繁重,包括資審會14天內確認資格、11月8日抽籤候選人號碼、13日候選人簡介會,11月底有選舉論壇。他指政府大力展開宣傳推廣區選,讓市民明白功能及必要性,今日(31日)下午三點舉行研討會,主題為「完善地區治理,共創美好社區」,會邀請地區領袖等,有直播讓市民明白區議會,並呼籲市民踴躍投票。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3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歐嘉樂攝)

對於部分小政黨沒有足夠提名。李家超指新選制要確保對所有人公平,原則和規矩是要公開、公平,參選人需要愛國愛港、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區,亦需要獲得提名票。他指三會成員負責提名,要確保候選人確保上述原則,參選人亦要說服提名人有能力勝任區議員,不論甚麼政黨背景都一樣。

被問到今次不少非建制派,或小型建制派政黨,都未能取得足夠三會成員提名票入閘,是否反映選制門檻過高,是否同意行會成員湯家驊稱要檢討制度是否過嚴?李家超表示完善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從中選優」,標準定得高就是為了選取適合的區議員,要說服人你可以良好地為地區服務,參選人在過程中未能成功,就應該繼續優化自己,令人信服他可以優異稱職服務社區。

區議會選舉2023已報名參選人名單

更多區議會選舉新聞,請參閱:區議會選舉2023專頁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3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歐嘉樂攝)

加拿大籍華裔歷史學者何曉清、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申請工作簽證返港被拒,並遭中大以「按既定程序」為由解僱。李家超指入境處根據既定程序處理,會考慮會否對香港造成負擔、是否在保安方面有負面情況甚至犯罪,全部原則都在入境處網站顯示,入境處會逐案處理。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3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歐嘉樂攝)

至於「黑碼」取消方面,李家超表示所有令口岸人流更𣈱順的工作都歡迎,會精益求精,所有措施經研究後都會向大家宣布。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3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歐嘉樂攝)

李家超又被問到《施政報告》提到北部都會區發展將提供20萬單位集中新界北,可否提供詳細單位分布情況,李家超表示,元朗、天水圍等在北部都會區行動綱令有部署,發展局將會向大家細緻解釋部署,會集中在主要發展區域。他指,北都將可按實際需要而規劃,相信環境等會發展得更好,強調期望北都是宜居及發展產業的地方,令居民可在區內就業,令居民可在區內工作、減少通勤時間,而新增的職位期望向高增值發展,令市民收入提升。

有關北部都會區預留土地用作專上學院之用,李家超指,教育界表示歡迎,正作研究。另外,為令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中心,李家超指未來會增加資源、吸納不同背景、地區的學生,相信學生可建立國際視野、人際網絡,師資亦因資源增加而將有所改善。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3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歐嘉樂攝)

施政報告上周發表,李家超說多謝大家的寶貴意見,多謝傳媒宣傳分析。他指施政報告推出即時,短中長期措施,涵蓋宏觀、微觀,「攻防兼備」。他指有輪候公屋數年的市民指,政府興建房屋較多,很有信心;有學者指有解決劏房問題的曙光。政府會到立法會各委員會講解施政報告。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3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歐嘉樂攝)

杭州亞殘運閉幕,李家超恭賀取得完滿成功,香港運動員表現卓越,獲得8金15銀24銅,港府會設返港儀式,會繼續支持殘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