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冷知識】冬甩Bagel大不同 中間個窿有何功用? 

撰文:尹嘉蔚
出版:更新:

在地球存在了幾個世紀的冬甩(Donut甜甜圈),全球款式約有50種,各地方均有屬於自己的冬甩,而香港有一種冬甩食品叫「沙翁」(炸蛋球),是茶記及老餅店的名物。不過,最為人認識的,該是水泡狀中間有個窿的冬甩款式。不過,你有否想過為何中間要有個洞呢?它的堂兄弟Bagel,從外表看來也甚為相像,然而它們有甚麼大不同?

外國有句著名語錄「Focus on the donut, not the hole!」意思是珍惜能把握的事,别只管缺失的部分。Donut或Doughnut,在香港都稱呼為冬甩,台灣稱做甜甜圈,圓碌碌環狀的麵包圈質感柔軟,麵糰在發酵後製成圓圈,中間有個洞,然後被炸熟,炸至金黃色,再淋朱古力漿、糖漿及糖霜等,製成多姿多彩、夢幻繽紛的甜甜圈。然而,它的脂肪及糖含量極高,通常被標籤紅旗視為不健康及致肥的食品。

冬甩(Donuts/Doughnut)是油炸食品,脂肪及糖含量極高,款式五花八門。(Tania Miron/Unsplash)

按下列各圖認識常見的冬甩種類,哪款是你最喜歡的款式?

+2

同樣在中間「穿咗個窿」的有Bagel,在香港似乎較少人用中文名來稱呼,普遍也喚它做Bagel、Bagel…在台灣它被稱呼為貝果。Bagel與冬甩猶如堂兄弟,大家也是圓碌碌環狀,中間有個洞,但口感和製法卻大大不同。

按圖了解更多Bagel與Donut的分別︰

Bagel先在沸水中灼燙,才入焗爐烘烤,是麵包的一種呈現方式。(Mae Mu/Unsplash)
+2

冬甩和Bagel中間為甚麼有個洞?有甚麼功能?

關於冬甩中間有個洞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個最廣為流傳的是一名美國船長Hanson Gregory於1847年意外發明了冬甩。當時他16歲,在船上吃著冬甩的「前身」,那是一塊油炸的甜蛋糕(fried cake),邊緣脆卜卜非常美味,但吃到中心時總覺得非常油膩,裡面甚至乎好像沒有熟透。

為何冬甩和Bagel中間有個洞,傳聞眾說紛紜。(Amanda_Vick/Unsplash)

按圖再睇更多冬甩和Bagel 的故事是如何發展下去?

+1

上文提及到冬甩是油炸及高糖分食品,多吃會致肥,而Bagel相對上比較健康,市面上不少cafe有Bagel出售,價錢看來似乎較貴,不過也贏到不少捧場客青睞,記者自己便是其中之一,也曾經嘗試過自己做Bagel,過程跟做麵包一樣,但多了一個步驟便是在麵糰發酵後,要先灼燙麵糰,瀝乾水分後入爐烘焗,雖則有些許麻煩,但喜歡做麵包的人,當看著麵糰慢慢長大,內心充滿快樂感覺。

按以下5圖有Bagel的食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