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鏡頭會繼續增加嗎?即睇手機攝影進化史 這數目才是終極目標

撰文:中關村在線
出版:更新:

新年我們來聊個有趣的行業趨勢:2020年,後置四攝已經成為手機行業的主流配置,除了iPhone 12 Pro是三攝以外,其它頭部品牌的旗艦機型均搭載了四攝。比如華為Mate40 Pro+、vivo X60 Pro+、OPPO Reno5 Pro+、小米10 Ultra、OnePlus 8 Pro等等,這些代表着品牌技術實力的旗艦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四攝。說到這裏,一些善於聯想的密恐症患者已經頭皮發麻了,以後的手機會不會變成佈滿鏡頭?

手機鏡頭真得會原來越多嗎?2021年鏡頭會不會是五顆,甚至是更多?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手機鏡頭越來越多?這事兒得從手機相機的發展歷程說起。

▼▼▼點擊率先睇手機攝影進化史下文有更詳盡解說,這數目才是終極目標?▼▼▼

+11

01 手機上為什麼會出現多攝?

從功能定義上來說,手機最初始的叫法應該是流動電話,實際上現在仍然有朋友依然對手機沿用着「電話」的稱謂。但如今還將手機稱作「電話」實際上並不準確,因為通話已經成了手機最不起眼的功能,它在向着日常功能的集合體發展,而且越來越專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相機。

手機相機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也很明顯:消費者有旺盛的拍攝需求。以往拍照只能是專業人士用專業設備以專業技術進行的工作,費用成本高、技術門檻高、而且設備還不便於攜帶,這讓普通大眾的拍攝、記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而手機相機恰恰解決了上述的所有問題:買手機附贈成本低、AI越來越聰明美圖一拍即得、就一部手機非常便攜。

但手機相機和專業相機的差異也很明顯,前者體積很小,面積不足指甲蓋大小的鏡頭要塞到厚度幾毫米的機身中,這就導致了手機相機無法像專業相機一樣擁有足夠的技術加成,從而限制了手機相機的成像效果。除了成像素質以外,最顯著的一點不同就是手機相機無法像專業相機一樣進行鏡頭伸縮的光學變焦。

為了提升手機相機的拍攝能力,手機行業開始進行了各種探索,最典型的一個思維就是把相機搬到手機上去。但這樣的解決方案並未成為主流,究其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相機組件給手機價格帶來了巨大壓力,二是手機沒那麼便攜了。

傳統的相機思維在手機上行不通,手機廠商們開始思索新的解決方案,這時候雙攝就應運而生了。早期的雙攝方案是一主一副,副鏡頭只用來輔助主攝成像,作用就是通過雙攝視差和算法處理來模擬專業相機大光圈淺景深的虛化效果。後來隨着單顆鏡頭的素質逐漸增強,多攝的思維衍變成了對應鏡頭拍對應場景,多攝的解決方案也就逐漸在手機設計中站穩了腳跟。

相關圖輯:2021年手機鏡頭拍攝力愈來愈強 一文看清它和相機差距還有多大▼▼▼

+5

02 手機多攝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剛才我們大致提到了多攝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手機行業是一直都在探索的。讀者朋友們可能不知道的是,早期的雙攝實際上是有多種解決方案的,除了剛才提到的一主一副,還有彩色+黑白、廣角+長焦的方案。

廣角+長焦的方案比較容易理解,通過兩顆不同焦距的鏡頭切換來實現光學變焦,當然這個光學變焦是「定點」的。彩色+黑白的方案則是一顆普通主攝+一顆黑白鏡頭組成的。在當時,手機主攝的成像素質還未發展到現在的優質水平,所以部分手機廠商選擇了增加一顆黑白鏡頭來提升成像素質。

具體來說,由於黑白鏡頭取消了分色濾鏡,所以會比彩色鏡頭擁有更高的進光量,圖像細節就會更加清晰。進行拍攝工作時,兩顆鏡頭同時工作,拍得的圖像通過軟件算法進行融合,從而得到一張比單純主攝更加清晰的照片。

既然雙攝這麼好,是不是再增加鏡頭數量就會更好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原有的雙攝基礎上再增加一顆廣角鏡頭,或者增加一顆其它的專業鏡頭,這就變成了三攝,手機相機的適用場景也隨之變得更多。後來單顆鏡頭的素質不斷提升,我們當前看到的四攝基本都是超廣角+廣角+長焦+專業鏡頭的組合,三顆不同焦段的鏡頭滿足多場景變焦需求,專業鏡頭則滿足針對性的專業拍攝需求。

有趣的是,在多攝的發展過程中,有些鏡頭的並非只為拍攝而生,還有用於深度感知的,目前比較流行的就是通過紅外線反計算時差獲取深度的TOF鏡頭,還有蘋果的激光雷達掃描儀。此前還出現過一種AR三攝方案,一顆深度感知鏡頭用於測量環境深度、一顆運動追蹤鏡頭用於輔助設備定位、一顆普通鏡頭用於實景拍攝。

基於深度感知鏡頭,手機AR功能有着廣闊的想象空間,比如實時地圖導航、室內導航、室內環境建模、傢俱家電擺放試用等等。

相關圖輯:15款手機影相必備App推薦 拍攝、修圖到後製輕鬆拍出專業級相片(點擊大圖預覽部分)▼▼▼

+12

03 2021年的手機鏡頭還會繼續增加嗎?

既然手機鏡頭數量的增加意味着手機相機拍攝能力的增加,是不是意味着今年的手機鏡頭還會越來越多呢?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短期內手機鏡頭的數量將不再有顯著增加,但也保不齊會有廠商將五攝打造成噱頭賣點。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

1、 提升現有鏡頭素質成趨勢

大底、防抖這些關於手機相機的關鍵詞越來越多,這實際上反映的是鏡頭素質提升的趨勢。每顆鏡頭素質的提升意味着相機可以適應更多的拍攝場景。

此外,當前的多攝影像系統往往存在着不同鏡頭成像差異明顯、鏡頭切換不順暢等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是增加鏡頭數量就可以解決的。當前的多攝系統需要更深入的體驗優化。

2、現有鏡頭數量已經可以滿足多樣化的拍攝需求

剛才我們也提到,當前的四攝系統基本都是超廣角+廣角+長焦+專業鏡頭組成,這樣的組合實際上已經可以滿足絕大部分場景的拍攝需求。再增加新焦距鏡頭的可感知意義已經不明顯,專業鏡頭往往滿足的是特定受眾人群的需求。更高的成本、更低的體驗升級對於消費者和廠商而言都不划算。

相關圖輯:2021年手機5大新技術盤點 屏幕/相機/快充有大變化▼▼▼

+10

3、 機身沒有足夠的空間

當前由四攝和各種傳感器、補光燈組成的影像系統已經佔據機身很大的空間,加之大底、防抖等技術的加持,其體積已經很難得到顯著的控制。而當前的高刷高分辨率屏幕、5G、高性能晶片都是耗電大戶,多一顆鏡頭意味着電池容量就得縮小一分。

其實,手機鏡頭的數量歸根結底取決於多少鏡頭可以真正滿足消費者對手機相機的拍攝需求。消費者真正在意的不是鏡頭有多少,也不是底有多大、有沒有光學防抖,而是手機相機能不能實現優質的變焦拍攝、是不是可以拍好夜景、拍攝畫面是不是穩定這類直接的體驗。

所以站在更加長遠的角度來看,多攝只是手機相機進化的一個過渡方案,一旦後續相關的技術得以突破,手機相機仍有可能迴歸到單攝時代。一顆鏡頭就能解決的事兒,幹嘛還要多開幾個孔、多來幾個凸起呢?

【本文獲「中關村在線」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