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多鏡頭只是在湊數?另有4大參數你要知 配置長焦已是基本

撰文:中關村在線
出版:更新:

影像拍照如今已成為手機最重要的賣點之一,現在的手機要是沒個 4、5 顆鏡頭,都不好意思擔當旗艦之名。

比如前幾年追求政治正確的有些手機,拍照本就不是強項,但為了 Pro 之名,第四顆鏡頭選擇了一顆「濾光鏡頭」,沒什麼用,甚至在其官網描述裡都一筆帶過。

不僅如此,「為了多鏡而多鏡」的這種現像也在中低端手機上愈演愈烈,甚至很多主打線下的手機,也毫不吝嗇地湊數上四攝,但實際上什麼 200、500 萬像素的景深、微距鏡頭對於拍照並沒有什麼卵用,只是營銷時,少了就是少了,沒有就是沒有。

那麼當「後置多」逐漸成了一種發展趨勢後,作為普通消費者需要關注什麼參數?▼▼▼

+25

1)更大的 CMOS 傳感器尺吋

同等像素下,傳感器越大,單位像素的面積相應地也越大,能捕捉的光也就越多,於是拍照得出的畫質也越出色。例如小米 12S Ultra, CMOS 尺吋為 1 英吋,甚至比過去的卡片機傳感器尺吋還大,其攝影的底氣正是來自於「底大一級壓死人」。

2023年應該也是旗艦機要普及 1 英吋大底的一年,比如前段時間推出的 vivo X90 Pro / Pro+、小米更新的小米 13 / 13 Pro。

而這幾年 iPhone 也是明顯加快了傳感器尺吋變大的步伐,我們看看其後置鏡頭模組的變化便可知道,蘋果也坐不住了從 13 Pro 到 14 Pro 上,主鏡頭從 1/1.68英吋提升到了 1/1.3 英吋。

這帶來的收益是顯而易見的,更多的進光量、更好的信噪比、更自然的景深效果,總之開始卷大底就對了,畢竟計算攝影再強大,也抵不過底大一級壓死人啊。

2)更高的像素,準確地說是單位像素

以最新的Samsung S23 Ultra 為例,主鏡頭像素高達 2 億像素,是 iPhone 13 主鏡頭像素量的16-17 倍。雖說像素不能決定不是成片質量的唯一決定,但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高像素的手機,能保留照片更多的細節信息,放大的也能看清楚。

但各位也注意了,別被「高像素」一味地營銷,很多旗艦機才搭載 4800/5000 萬像素,而有些千元機則是 1 個億像素,難道後者拍攝比前者更好?自己想想是不是這個理,所以差不多 5000 萬像素就管夠了,像素固然重要,倒不如更關注「單位像素面積」。

3)更多倍數的變焦

一部手機可以通過超廣角(0.5X)、長焦(2X、3X)、超長焦(5X、10X)鏡頭的加入,滿足了用戶多焦段的拍攝需求。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

如今五倍、十倍變焦算是旗艦機的門檻,以長焦著稱的Samsung手機,百倍變焦也不足稀奇。

國內手機市場上,華為、小米、vivo、OPPO 在過去幾年內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長焦機型,一個比一個拍得遠,如果各位想化繁為簡,在攝影中追求減法,肯定還找到一部長焦還不錯的手機。

比如小米 13 Pro 上的 75mm 長焦微距,比如 vivo X90 Pro+ 的 5X(120mm)長焦,比如Samsung S23 Ultra 的 10X(240mm)長焦。

延伸閱讀:3款潛望式長焦鏡頭手機推薦 小米、vivo、華為 誰可取代相機?

+22

4)計算攝影的時代來了

目前 SoC 硬件的 ISP 處理能力已經滿足不了一些手機廠商的需求了,面對很多複雜的場景,比如色彩的還原,暗光低照度場景的處理、大光比環境 HDR 的合成等,這些都需要計算攝影的快速處理,定制化的硬件方案才能更好地滿足廠商的調教,於是便有了獨立的 ISP NPU,比如 OPPO手機的馬里亞納 MariSilicon X、vivo 的 V1+ 晶片。

他們對於照片的暗部提亮、噪點控制、高光壓制、細節還原等方面是有目共睹的,普通用戶原本在這些可能會翻車的場景,現在在計算攝影的加持下,也會像老師傅一樣得心應手,這就是攝影進步的一大又是提現。

所以大家在選購手機時,去考慮這些手機,確實會對自己手機攝影水平的提升有所幫助,畢竟「技術決定下限」。

總結

最後我們通過一張圖來看目前市場上的主流鏡頭傳感器,我按傳感器大小排列,你拿這個和 DxOMark 排行榜(當然現在已經成為野榜了,前幾天誰剛充值了,大家心裡都清楚)的手機進行對比,或多或少能發現,傳感器大小、像素數、像素面積對手機成像效果的影響。

(中關村在線提供)

不得不說,在硬件參數、還是計算攝影上,iPhone 拍照確實掉隊了,這幾年安卓裡面各家手機廠商的拍照進步幅度大,也追平了很多 iPhone 攝影的優勢,包括照片白平衡、寬容度等方面,但在視頻拍攝領域 iPhone 目前依然是最強的,不接受反駁。

【本文獲「中關村在線」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