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兵器|圓盤匕首︰騎士必備身份象徵 原來是破甲擒拿利器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之前介紹過「蛋蛋匕首」Ballock Dagger,今之輪到同為「五大中世紀匕首」、形象多變的——圓盤匕首(Rondel Dagger)。它可以是單刃、雙刃,甚至是「無刃」,亦是騎士的身份象徵之一。

▍圓盤匕首的歷史

圓盤匕首,英文稱為「Rondel Dagger」。它是中世紀歐洲五大匕首之一,跟「蛋蛋匕首」(Ballock Dagger)、Baselard Dagger、Quillon Daggers、Ear daggers齊名。

「Rondel」一名源於匕首那「圓盤狀」的護手及柄尾(劍首)設計。雖然圓盤匕首起源不明,但它卻迅在中世紀流行起來,並且被廣泛接受。圓盤匕首最早可能出現於公元1300年左右,盛行於14世紀中葉到16世紀期間,在中歐、西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Scandinavia,即挪威瑞典一帶)、西班牙及英國等地廣泛流傳。

+2

從跟圓盤匕首相關的文物數量顯示,它通常作為軍事破甲兵器使用,而且經常與騎士階層聯繫在一起。當騎士平常外出不便隨身攜帶長劍時,便會配上圓盤匕首以作為身份象徵。

到了15世紀,圓盤匕首在新興中產階級中亦越來越流行。在Girat de Roussillon描繪法國十二座教堂建造的畫像中,可以看到商人腰間戴著圓盤匕首。圓盤匕首跟其他匕首一樣,通常懸掛在皮帶的右側或前方。

延伸閱讀︰

【睪丸匕首】蛋蛋造型令人不忍直視的兵器 中世紀五大匕首之一

【二刀流】非宮本武藏專用 連中世紀歐洲劍士也會用(刺劍匕首)

【雙刃彎匕首】阿拉伯的榮耀 中東國王也配戴的小刀

▍圓盤匕首的形制

+4

隨年代不同,圓盤匕首出現不同形狀及大小的刀刃︰單刃、雙刃、棱角無刃等。但無論是哪種刀刃形狀,都會有一個非常尖銳的刀尖,使之成為刺擊為主的匕首。

在十四世紀時,單刃及雙刃圓盤匕首同時出現。由於14世紀的圓盤匕首文物不多,歷史學者Harold L. Peterson 通過研究畫像資料,指出短刃(17-23厘米)的雙刃圓盤匕首最受歡迎。但單靠畫像資料很難辨識刀刃的實際形狀,尤其有不少匕首是收藏在皮鞘內。

及至15世紀和16世紀,單刃逐漸變得更為流行。到14世紀末,在圓盤匕首的長度亦有所增長,甚至可以長達38-40厘米。另外在15世紀時,圓盤匕首發展出新的刀刃形狀:三角形。

單刃刀身的截面明顯呈三角形,脊柱較厚且堅硬。有時,刀片脊柱的末端部份亦會開刃,形成「假刃」。雙刃刀身的橫截面為菱形,刀脊較厚。三角形刀身形狀像一個冰鎬:刀身相對較窄,堅硬而且尖銳,僅用於刺擊。

圓盤匕首的「圓盤」亦有相當多不同大小、形狀及配搭。除了最常見的圓形護手及圓形柄端配搭外,亦有一些只有護手或柄端部份;有時兩者大小一樣,有時柄端卻比護手還要大;有些不是圓盤狀,而是八角形、六邊形、弧形凸起、凹槽形等。此外,手柄跟護手的材質十分多元化,以黃銅、鐵板、木頭、骨頭或動物角等製成。

延伸閱讀︰

【Swordbreaker/破刃短劍】中世紀特殊短劍 可以破劍的「破刃劍」

【中世紀騎士】淺談15世紀歐洲板甲的性能和弱點

▍圓盤匕首的技法及柄底圓盤的用途

+1

圓盤匕首發展於14世紀,跟12世紀到13世紀的騎士匕首發展同步,亦與全身板甲的演變相符。到了15世紀,圓盤匕首已成為騎士的標準副兵器配備,並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等著名戰役中出現。

根據現代學者對英格蘭約克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理查三世(Richard III)的驗屍發現,他在1485年的博斯沃思原野戰役中陣亡前,頭部便已遭受圓盤匕首刺傷。

圓盤匕首是騎士用於近戰時的後備武器,可謂是他們的最後一道防線。由於圓盤匕首專為刺擊而設,所以能夠有效穿透裝甲要害,如關節縫隙或頭盔視縫等。因此圓盤匕首可用於迫使倒地或受傷的騎士投降,以便獲取豐厚可觀的人質贖金。

+2

在15世紀著名德國劍術大師Hans Talhoffer 的武術指南中,列舉了圓盤匕首於無甲作戰和裝甲中的各種技術。

圓盤匕首主要以反握為主,一方面可加強刺擊能力,二來可以刀身保護前臂部份,並以匕首作勾拿擒拿之用。防守時另一隻手可以握住刀身,施展類似「半劍」的手法,以刀身作為擋格,同時亦可以此作擒拿控制對方關節。

關於柄底圓盤的作用有不同的說法。有說那是為了在近身搏擊時,讓另一隻手能更穩固地按壓在柄底上,以合兩手之力刺擊對方。有說是為了加強匕首操控性,讓手穿護甲的騎士亦能感覺到匕首的觸感,亦不至脫手。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