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拉紗籠|東南亞常見服飾 可穿在身上的防身軟兵器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近日寒流襲港,氣溫急跌至13度左右,相信不少人都已經「全副武裝」抵禦寒冷天氣。但大家又知不知道,冬天必備的圍巾除了能夠保暖外,還可能用作防身?

在影視作品中,《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的甄子丹以濕布作棍《特殊身份》中甄子丹又以毛巾作兵器,都是以長巾作「軟兵器」的經典場景。就小編所知,正式以頸巾作為兵器的武術應該沒有,但相類以長巾為兵器的則有印尼Sarong。今次為大家簡介下這是甚麼。

▍南亞至東非的常見服飾

+1

Sarong,又譯為「紗籠」,是南亞至東非地區,尤其印尼一帶的印染織布。一塊紗籠大約長兩米,寬一米,男女皆可穿。紗籠色彩多樣,圖案豐富,按地區而有多種穿法,馬來一帶男女均會於休閒場合穿著,但男子也會在回教禮儀時用作下裳、而在緬甸一帶女子又作為筒裙穿著(讀者要留意印尼在亞熱帶地區,不需要頸巾,為免給上文引入例子誤會,特說明Sarong並不作頸巾用途)。

Sarong在上世紀初Gerald Gardner所著馬來兵器一書中,並未收錄為兵器一種,因此它如何作為兵器現在已無可考,可能因為Gardner一書撰寫時是以帶神秘色彩的角度收錄馬來兵器資料,而Sarong則並未符合宗教神秘色彩要求或者屬軟兵器而不被收錄。而Sarong可以用作兵器皆因兩個特點,第一它夠寬夠長,有足夠張力作拉扯動作;第二為它用料較厚身,可以在收攏時有一定重量和韌力。

▍Sarong 的技術手法

Sarong作為兵器,常見有四種狀態:奪兵器、拉扯、套頭、負重等。

(一)奪兵器工具

這是適合敵人以中或短兵器攻來的場合。雙手分別抓緊Sarong兩端,為增強其韌力可以不斷扭緊Sarong將其變為粗繩。敵人兵器攻來時,一手拍手並握實對方執兵器的手背,把手按下,Sarong穿過對手上橋或下橋(視乎你向哪一方向發力讓對方兵器脫手),繞過兵器一圈,然後將我方雙手向反方向發力,便可拉脫對方手上兵器。

交手時對方不是站著不動而不斷掙扎,讓對手兵器,尤其利器太近自己,未脫手兵器時可能已傷到自己,我個人對這手法成效存疑。

(二)拉扯工具

如上一例,兩手各握緊Sarong一端,將Sarong收緊如粗繩。在近身時將Sarong繞過對方頭部然後勒緊;或者將Sarong壓下對方肩膊、頸部或直拳,使其失去平衡力。

有些人會將開口Sarong攬在頸後,在突擊狀態下突然雙手各握Sarong兩端並突然拋出,先阻礙對方視線,然後將Sarong繞過對方頸後,然後做勒頸動作。

(三)套頭工具

Sarong其中一種常見設計斜孭帶用法,當敵人來攻時,我方會不斷接近敵人,一手伸入Sarong拉開一小口,另一手按下對方頭部套入Sarong。若果單手不夠力按下頭部,另一手在為Sarong拉開小口同時,這隻手可以穿過對方腋下向上提,與另一手將頭部向下壓呈反作用力,更有力將頭部套入Sarong中。

在都市中,一般斜孭袋也可以變相作為這種攻擊用的工具。以上兩個例子,一是只以單手按下對方頭部,二是以雙手以反作用力按下對方頭部,而後者成功率也會較高。

(四)負重兵器

首先將長約兩米的Sarong收攏、摺好或綁結,兩端握在單手,將Sarong收成一個不足半米左右,厚重的布圃。由於這布圃已具一定負重,當對手以短兵器或雙拳攻來時,以類似揮棍的擺動力揮動布圃,可以擊落對手的兵器並施以傷害。

若果Sarong夠厚,不用收攏也已可作為兵器了,不過這時發力要留意不是用手的死力,還要配合腰力才能將軟布給予殺傷力。

**涉及頸部的運動有一定危險性,讀者請勿在缺乏專人指導下胡亂嘗試。

你知道日本弓道中的「射法八節」嗎?點擊圖片觀看說明:

+4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