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ce Choke、蟒蛇絞技術大不同 手三角絞降服的生理解釋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蟒蛇絞」跟「D'Arce Choke」因為動作看上去十分相似而不時被混淆在一起,但其實兩者的切入手法截然不同。本文跟大家簡單介紹「手三角絞」的降服原理,以及「蟒蛇絞」跟「D'Arce Choke」的不同之處。

▍以雙手完成的「三角絞」

頸降服技大致分成三種︰Neck Crank、氣絞(Air Choke)及血絞(Blood Choke)。Neck Crank是以扭動擠壓頸椎作降服,氣絞以擠壓氣管令其受痛及無法呼吸作降服,血絞則以擠壓大動脈令血液無法運到大腦失去意識作降服。

「手三角絞」(Arm Triangle)是一個強大的技術,也是在成功次最多的降服技中排名第五。「手三角絞」的動作原理跟以雙腳完成的「三角絞」(Triangle Choke)相似,都是夾緊對手一邊頸側和另一邊腋下,使用對手的手臂去完成的降服技。大部份情況下,手三角絞(Triangle Choke)都是一種血絞。

裸絞(Rear Naked Choke)通過用前臂和肱二頭肌(老鼠仔),閉塞對方頸動脈來完成。手三角絞則是將自己頭部壓入對方肩部,從而壓擠到對方頸動脈,同時以臂彎壓迫另一條頸動脈。

一項關於絞技的生理學研究指出,手三角絞壓迫的是頸內動脈(ICA)和頸動脈竇(Carotid Sinus)。頸動脈竇具有維持血壓的壓力感受器,當受到外部壓迫時,身體的反應是減少血液的流動。為了讓對方失去意識,則需要對頸內動脈及頸動脈竇進行足夠的壓迫,以減少腦的血流量。當左右頸動脈的腦血流速度從基線降至50%以下時,就會發生腦缺氧或「睡眠」狀態。壓迫頸動脈所需的壓力至少為100mmHg。一個重要的注意事項是,力量就算超過100mmHg也沒有令受試者更快失去意識。血管受壓後失去意識的所需時間平均為9-10秒。

不同手法切入的「手三角絞」可稱作不同名稱:Side Choke、D'Arce Choke、蟒蛇絞(Anaconda Choke)。

▍Side Choke/D'Arce Choke/蟒蛇絞

Side Choke是最常見的「手三角絞」切入手法,習者在上位推側對手其中一邊手臂,然後雙手扣緊對方頸部及肩部,然後轉移至對方側面,從側面向對方肩部施加壓力完成降服。

+3

「D'Arce Choke」(又名為「Brabo Choke」),以Renzo Gracie巴西柔術黑帶三段Joe D'Arce的名字為名。雖然他並不是技術的發明者,但由於他在比賽中經常使用並取得出色成績,可以說是把「D'Arce Choke」發揚光大的重要人物。UFC選手Tony Ferguson便以擅長D'Arce Choke而聞名。

+2

「蟒蛇絞」跟「D'Arce Choke」因為動作看上去十分相似而不時被混淆在一起,但其實兩者的切入手法截然不同。

D'Arce Choke的「切入手」是從對手脅下進入,再由另一邊頸側伸出形成手三角。而蟒蛇絞的「切入手」則是從頸側進入,再由對手另一邊脅下伸出形成手三角。

在Stephan Kesting的教學影片,他指出D'Arce Choke跟蟒蛇絞的差別,以及兩個技術要點。第一,「切入手」應盡可能地伸入,這樣才可以形成穩固的絞握。第二,嘗試利用軀幹去完成降服,不要只靠雙手發力。

武圖App2

你知道日本弓道中的「射法八節」嗎?點擊圖片觀看說明:

+4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