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盃收益或破千萬 撇開炒作對賽外全靠三大關鍵因素|來稿文章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可能是年度最矚目的「拳擊活動」,由鍾培生牽頭舉辦的「無敵盃」圓滿舉辦,並可能創下多個香港運動界甚至演藝活動界的紀錄。鍾培生亦公布,是次活動收益未計線上收益,已達八位數字,即過千萬!由此可見,香港作舉辦搏擊運動的市場潛力根本大有空間可言。那麼,為甚麼香港的搏擊運動界卻只有一次「無敵盃」,卻沒有更多的「世紀之戰」?筆者嘗試由三個方向分析和討論:1)拳手對賽編配;2)門票銷售策略;3)活動營銷模式。

文章作者:鍾禮賢

文章經【武備志】編輯團隊校對,題目由編輯擬定。文章原題為《「無敵盃」能否成功複製?拳賽收入過千萬在香港絕不是夢!》。

▍先由拳手編配說起

猶記得多年前筆者亦曾於《武備志》撰文,討論新加坡的 ONE Championship 其中一個知名策略,就算打造「英雄」,以故事導入,讓人更容易有代入支持的對象。

+1

今次比賽不論支持哪一位主角,其故事背景都是極為容易代入。因為這些故事就發生在身邊,讓人更容易投入情感。

而事實上,主賽的兩位主角,鍾培生與林作,都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並且製造矛盾,產生更為鮮明的敵我對立陣營,如果不以拳擊包裝,想成是WWE式的「職業摔角」模式,有明確的正氣主角與反面主角,或許整個故事內容便更為容易讓大眾「接受」。

然而,在拳手安排上,其實也反映了香港搏擊運動界面對的一大問題:資源錯配。

事實上,歷來香港成功舉辦了不少極具規模的搏擊運動比賽。然而,要數最能讓坊間具深刻印象的,都是「拳擊」項目:今次的「無敵盃」,以及早前曹星如的「王者對決」系列。

+3

但是,觀乎今次的比賽拳手,雖然賽事以拳擊賽例進行,卻竟然邀請了不少知名的泰拳拳手,正如鍾培生本人所說,因為在香港坊間較讓人熟知的拳手,都是泰拳為主,而不是拳擊拳手。或許整晚只有潘啟情稱得上真正的拳擊拳手,縱然李鑑任近年轉打拳擊為主,但無可否認他也是由泰拳成名的一代拳王。

拳擊界坐擁豐厚的財政資源(特別是來自非常規拳賽觀眾),而泰拳界則擁有叫好叫座的職業拳手,兩者差之毫釐卻謬之千里,好比最高收益的足球賽會是英超,但最好的球員卻不在英國一樣,長遠而言對兩者皆不是最好的發展。

或者讓人遺憾的是,成功令今次賽事創造巨大收益的,不是來自真正的職業拳手,而是職業網紅。

▍精準的門票銷售策略

今次的比賽可說是香港史上最昂貴的搏擊運動門票,入場門檻由一千二百圓起,比起平日的搏擊比賽多了整整一個位,而最高級別的門票,比起UFC在深圳舉辦的一次比賽都還要更貴,索價超逾二萬八千圓。然而,標價誰都懂,但能夠大舉售出門票,才是更為難得。

事實上,最貴的門票都幾乎不是在大眾層面售出的,也和傳統的拳賽一樣,幾乎都是與比賽相關人仕包攬相關門票。也就是說,這個定價本身就不以大眾為銷售對象,而是真正的「支持者」才會購票。就如林作所展示其支票所示,相信他就是購入了兩張最貴的門票給其母親及女友。

當然,除了銷售以外,相信一些門票也是經由贊助商透過贊助而獲得的,而深信贊助金額遠比起門票金額為高,就筆者了解,部份贊助超逾一百萬元,相信已經超逾不少比賽的營運資金。

除此以外,鍾培生更在其Youtube頻道獨家直播,成為可觀賞賽事的會員收費八百,即使大部份付費會員可能只有單次付費便退出,以其現時訂閱人數有十二萬人計算,即使保守估計只有一千名「培生培心」會員,單次收益也已經有八十萬(還沒計算不少錯誤加入無法觀看比賽的「培生BB」會員),深信是不少本地拳賽,甚至是其他符合M品牌的「大型體育運動賽事」也是望塵莫及的數字。

至於為甚麼能夠創造歷史,相信是其獨特的營銷手法有關。

▍廣泛而深入的營銷策略

翻開場刊,當中的贊助商廣告,對比起其他運動或搏擊運動賽事,可見其宣傳策略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是次比賽的贊助商,由平民到中產,由中產至富戶,皆有其銷售對象,例如搏擊用品、健身中心、衣服、貴價食品、以及虛擬貨幣等等,接觸的對象遍及香港不同層級,令香港人即使沒有細心留意相關消息,也會略知一二。

筆者觀察,網絡上大多數的認知,這就僅是一場有錢人的玩意,以此心態察看場刊內容,贊助商的公司卻有不少是身邊熟悉的品牌。更有趣的是,當中一場賽是由網絡直播的直播主對決,當然相關的直播平台也有廣告。

+1

直播主的收入相信是不少人難以理解的,然而,直播世界幾乎只有隔著屏幕的交流,都尚且有金主樂意「課金」支持,試想像他們的支持者對於直播主要冒著毀容與生命風險上台作賽,願意付出的會多出多少?

而即使不是實付廣告費的宣傳廣告,還有傳媒報導,網絡討論區,甚至是人與人的溝通群組,以及拳手和「拳手」們的宣傳,所涉及的層面比起一般拳賽的「觸及率」高出不少。

▍無敵盃能否成功複製?關鍵在於三個問題

+6

這場比賽的成功能否複製出來,先要問數個問題。

1)觀眾想看甚麼?

一場比賽,或是一個節目,要吸引觀眾觀賞,內容是最重要的。構成一場比賽的兩大元素,一是賽例,二是選手。

比如今次的兩大主角,選擇以辯論型式作賽,相信不能創造如此收益。唯獨是真真正正的搏擊(事實上頗欣賞主賽的兩位主角沒有選擇配戴頭盔作賽),才能如此吸引。

2)觀眾願意付出幾多?

事實上,筆者對於這個問題頗為拿揑不準。支持香港運動員,說得容易,「付費」支持香港運動員,又能有多少?又願意付出幾多?

當然,要引人支持,也不是「攤大手板」便能讓人掏出錢包。今次的成功,關鍵在於人氣,下次的成功,當然也是人氣。這也不得不返回筆者早年的文章,就是如何打造下一個「英雄」。

這一部份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成功的,經營一個拳手的故事,也得要有全盤的計劃,而如果只由不懂該專項的市場策劃公司或代理去辦,恐怕絕對不是這一回事。

3)主辦想要甚麼?

而事實上,筆者更認為以綜合格鬥(MMA)賽例或許能令是次比賽更上一層樓,最少讓對手不能單純打算以纏抱作為消耗技術,但正如主辦方鍾培生所說,他就僅是希望推動拳擊運動而矣。

另外,筆者有見鍾培生作為主辦方,實際上很少推銷其門票銷售,反而在臨近比賽日不停宣傳其個人頻道的會員招收,可見主辦方的另一個意願也是為了打造網絡流量而不僅是比賽本身。

但最重要的是,是次比賽反映了一個重要事實,主辦方願意投資的話,的確是能有所回報的,而且投資越大,回報也越高!

【2021福布斯「收入最高運動員」排行榜頭十位排名】

+14

單次活動賺取千萬收益,在搏擊運動界絕對不是特例,請別忘記,2021年福布斯公布最高收入的運動員,不是足球員、籃球員,而是一位綜合格鬥拳手。搏擊運動絕對有其獨特的吸引力,也有豐厚的潛在收益,只要願意長線投資,細心經營,一定有更好的回報。

作者簡介:專項研究武術的運動教練,國際跆拳道聯盟國際教練,黑帶五段師範。同時持有多張運動訓練相關證書。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

武圖App2

【被譽為「太美的柔道家」的烏克蘭柔道選手Daria Bilodid】

+2

【健康又性感的Daria Bilodi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