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斬刀vs歐洲劍|外國測試蝴蝶雙刀作戰技法 武編分享實測心得

撰文:公相君
出版:更新:

早前外國一名YouTuber以「HEMA VS 功夫」為題拍片,分享八斬刀跟HEMA兵器對打的影片分析。其實,武備志編輯們早前也試驗過以八斬刀跟長劍對打,雖然當時沒有拍片記錄,但亦頗有心得。以下跟大家分享一下。

Lindybeige 測試蝴蝶雙刀技法

Lindybeige是外國一位非常有名的歷史/武器研究者加YouTuber,在此不詳細介紹他。他在10月尾上傳了一段長達36分鐘的對打加解釋片段,講述打他使用「詠春蝴蝶雙刀」與HEMA的長劍對打的情況。

因為二人都有一定水平,使這個對打很有素質。大家可以花一點時間看看他的用法和解釋。

有幾點可以抽出來一說,例如他肯定「詠春蝴蝶雙刀」是一把可行的(Feasuble)武器,但如果要一對多時,較長的兵器仍是他的首選;另外,他知道很多反擊的方式,但就因為距離不夠要只能等反擊機會,而較為被動;第三,如果對方用最普通的架式,如劍道的中段或HEMA 的Plow Guard,他可以打走對方的劍再攻擊,但如果對方用的是把劍尖藏起來的架式,就不能用這個進攻手段。

其實,武備志編輯們早前也試驗過以八斬刀跟長劍對打,雖然當時沒有拍片記錄,但亦頗有心得。以下跟大家分享一下。

編輯R分享實測心得

首先「八斬刀 VS 歐洲劍」 是「標題黨」,但因為Lindybeige 用的是「HEMA vs Kung Fu」就更「標題黨」,所以就原諒我們吧。

+6

先讓我利申一下:

一,我個人沒有正式學過蝴蝶雙刀或者八斬刀,也沒學過詠春,但因為有兵器對打訓練和經驗,在此只是用「使用兵器的直覺與經驗」作判斷和使用,所以除了自己以外,並不代表任何人或門派。以下都用「八斬刀」來形容那把蝴蝶雙刀(或雙叉刀),只是因為較順口,而且大家都較易明白,當中沒有門派傾向。

二,我當日試用時,所用的是實心、有一定重量的膠造八斬刀,而非鐵製版;對方使用的也是有海綿包裹,但有一定重量、大概一米多長的安全「短兵」。

三,我那時是拿上手就用,之前未有特別想過有什麼特別技術和配合,所以肯定miss了很多技術和使用方法。

戴了頭盔,就讓我分享一下當時對打時的感受:

借Lindybeige片段來示意。(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s://youtu.be/ltUJljqVyJo)

一,使用時,很快就發現我的第一目標是「其中一把刀與對方兵器有接觸」。一旦有接觸後,就用那一把刀控制對方的兵器,主要是把對方的兵器推向外圈(尤其對方只有單兵)或者貼近對方身體,使他難以發力,再用另一手的刀攻擊。

借Lindybeige片段來示意。(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s://youtu.be/ltUJljqVyJo)

二,因此,當有所接觸後,不能遲疑,要立即迫步向前。不然對方的兵器不再受困,就很易轉角度來攻擊你。所以,要留意對方的佯攻,假如對方第一下攻擊後即時轉軌迹,不要退,因為退了再防禦很多時都不夠快,反而繼續向前作攻擊更好。

三,沒有接觸就「盲衝」很多時都等於自殺。不像長劍或其他較長的兵器,看到空位可以直接用直刺,八斬刀沒有距離優勢,要攻擊就必須向前衝/移動,如果對方兵器無受困的話,對方退後一步再反擊就很易得手。也試過跳步/標步,但可能我學藝未精,還是距離不夠。

四,又因八斬刀沒有距離優勢,所以只有兩種距離,要麼遠得對方的長攻擊也打不中你,要麼就是近得可以控制對方的兵器。後者上面已經有描述,而前者其實是個很被動的距離。因為在外圍,八斬刀沒什麼威脅。長劍之類也可以「撩」一下手,八斬刀就只能等機會迫進去。另外,我明白攻擊對方的手是兵器的「第一要訣」,但還是要迫進去才斬到手呀。

五,假如對方知道你的第一目標是與他的兵器有接觸,你會變得很難進攻,因為對方會不斷避免與你的刀接觸,以免他的兵器被控制。所以我認同Lindybeige,這兵器反擊比主動進攻易很多。

借Lindybeige片段來示意。(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s://youtu.be/ltUJljqVyJo)

六,八斬刀很難防腳。雙手向前雖然很好「捉」對方的兵器,但腳的防禦就很虛。唯一方法是,在較遠的距離下,前手把刀放在大腿附近,後手護上身。但就算防得住,仍是很被動。

七,因為當時對方的安全兵器很粗,我用不了八斬刀後面的那個「扣」去「卡」著對方的兵器。後來我有試過用那個「扣」和長棍練習,直接想用那個「扣」去扣住對方是不可能的,但先用刃身擋著,再轉手腕用「扣」那邊「卡」住對方的棍,則是可能的,而且挺好用。不過要一點練習才用得順暢,不然「卡」對方也「卡」自己。

借Lindybeige片段來示意。(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s://youtu.be/ltUJljqVyJo)

八,「一刀擋,同時另一刀同攻擊」這種典型八斬刀技法是有效的,但就算是擋的那一下,也要「勇敢」的迫進去。一開始未習慣,還是用玩拳腳時常用的那種可以保持右架的移動方式,但很快發現追不上去;嘗試了踏步後就好多了,甚至到後期有點想「一接觸到就上步衝」的感覺。

九,刺好還是斬好,我覺得進入攻擊距離後分別不大。因為對方用的兵器比我長,反正我也迫進去了,用手腕力斬也好、「點」也好、刺也好,好像差不多。用全身加臂力去斬很少用,第一試玩不想太大力,第二有刃兵器不需要太大力也能做到傷害。

十,《陸地武術人生——從詠春、截拳道到八段錦》中陸地師傅有一段指八斬刀與詠春的口訣『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相反,變了『來留不去送,甩手不直衝』,以及『追形不追手』變了『追手不追形』。『來留不去送,甩手不直衝』及『追手不追形』我的詮釋都與「其中一把刀與對方兵器有接觸」有關,當然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理解。

另外,以下是一些我覺得沒用或未懂用的技巧:

一,反手刀雖然很「型仔」,但很少機會用到。八斬刀正手轉反手有一種特別手法,就是把拇指放在「扣」上,讓刀順勢朝下。但就算用這個手法,使用的時機仍不明確。同時就算變成反手,刀身也難以像想像中般保護前臂,因為只要角度有些許差異,對方的刀刃都能打中前臀。

二,我仍未搞清楚「一字刀」的用法,感覺上沒有比兩刀分開使用好。防禦的範圍是較大的,但也不足夠「護身護腿」,倒不如用距離和步法避免被打中。而且單刀防禦、移動也較靈活,把兩把刀放在同一邊也很危險。

三,我未試把身的閃避動作刻意放進去。兵器中是可以有像拳腳一樣的閃避動作的(見過有比賽時有師兄用身法令整個人「下沉」來避刺頭的槍,很瀟灑),但那次未有好好嘗試。反正用短刀人較靈活,說不是身法加刀擋,是個好的進攻方法。

以上為武備志編輯的個人心得,並不能作準。各位讀者有便麼意見都歡迎留言分享一下。

武圖App2

包括香港在內,現時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武術愛好者,嘗試重塑大槍技法。他們的不少技法,便是取材自《手臂錄》。點擊圖片,觀看香港八極拳協會盧韋斯師傅的示範】

+8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4

【形意拳共分有十二形,不曉得大家能否盡數?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