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軸」不是解「最後1個」!無數人誤會了 正確意思及由來曝光
撰文:ETtoday
出版:更新:
長知識!一名網友分享,其實壓軸並非最後一位演出,而是倒數第二位才對:「我認為大家都應該要知道!」
文章引發萬人驚呼,「長知識了,一直以來都誤會了」、「很常看到被誤用」。至於最後一位演出者或是節目該叫什麼,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指出,要稱「大軸子」或是「軸子」。
點圖放大了解更多「壓軸」的由來及本來的用法:
+10
一名網友在Threads上傳一張「壓軸」的辭典解說,意思為戲劇表演的倒數第二個劇目,比喻最精采、最引人注目的節目或事件。原PO則笑稱:
我認為大家都應該要知道壓軸不是最後一個!
底下引來萬人熱議:
「長知識了,一直以來都誤會了」
「這就是唱跨年場倒數那個歌手叫壓軸,倒數完還要一個大咖拖住散場人潮」
「壓軸壓的是軸,所以壓軸結束之後,壓不住的大軸要登場了,感覺還蠻生動形象的」
「查了一下發現,在戲曲中,大軸通常被稱為『送客戲』」
「我小學的時候,老師也有教壓軸是倒數第二,但普遍都認為是最後一個」
也有內行人解釋,戲曲行業中,一整場表演可能會持續5到6個小時,不少觀眾會先行離開不會看完全部的演出,所以漸漸演變成把最知名的角兒跟曲目排在「倒數第二壓軸的部份」,大軸則是安排類似晚安曲那種送客的戲碼,所以我們後來才會用壓軸來稱呼一場表演中最多人期待的演出者或節目。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也指出,「大軸子」指的是同一次演出中,排在最末的一齣戲。例如:「今年藝術季的大軸子,不知是那齣戲?」也稱為「軸子」。
【延伸閱讀】粵語忌諱|港人有幾愛錢?豬舌豬肝變脷膶 呢樣嘢改一字反敗為勝(點圖放大閱讀):
+25
【本文獲「ETtoday」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