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致癌病毒潛伏體內裝死「90%人都有」醫生教5招預防甦醒避患癌

撰文:ETtoday
出版:更新:

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在臉書發文指出,9成人的體內都藏有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簡稱EBV),並強調預防其「再活化」的重要性。張家銘表示,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曾經歷過幾場來勢洶洶的發燒,這些被忽略的發燒可能是感染了EB病毒。

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在臉書發文指出,9成人的體內都藏有EB病毒。(資料圖片)

【圖輯】點圖放大看懶人包👇👇👇

+11

張家銘解釋,EBV是人類皰疹病毒家族的一員,根據全球流行病學數據,超過90%的成年人都曾感染過EBV。大多數人在感染當下沒有明顯症狀,或只是喉嚨痛、發燒幾天,被誤以為是感冒。青春期出現較典型症狀如長時間高燒、喉嚨劇痛、極度疲倦、淋巴腫大,這就是俗稱的「親吻病」(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即使症狀消失,EB病毒並未真正離開人體,而是長駐在B淋巴細胞中,成為「終生室友」。張家銘指出,EBV是一種懂得「裝死」的病毒,在初期感染時安靜潛伏,但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可能會「甦醒」,干擾免疫系統,誘發慢性疾病或癌症。

【相關圖輯】胰臟癌|67歲日男癌症末期「每天吃兩類食物」身體狀況漸好轉(點圖放大瀏覽👇👇👇)

+8

近年研究顯示,EBV與許多自體免疫疾病有明確關聯,包括慢性疲勞症候群、紅斑狼瘡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及乾燥症等。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EBV列為第一類致癌病毒,與多種癌症如鼻咽癌及淋巴瘤密切相關。

張家銘指出,檢測體內EB病毒是否活化可透過臨床檢查,如EBV抗體檢查(VCA IgM、VCA IgG、EBNA IgG、EA-D IgG)及病毒DNA定量(qPCR)。雖然無法完全清除EB病毒,但可透過維持免疫穩定來避免其再活化。

【相關圖輯】癌症|婦人糞便灰白色驚揭患胰臟癌 大便三種顏色分別代表什麼?(點圖放大瀏覽👇👇👇)

+3

張家銘建議5方式可以預防,維持規律作息、補充足夠營養素、管理壓力與情緒、減少免疫壓力源以及補充具抑制EBV活性的天然成份如綠茶多酚、槲皮素、薑黃素及甘草酸等,這些措施有助於抑制病毒複製、干擾其蛋白功能。

張家銘強調,不需要害怕EB病毒,而是要學會駕馭它。他呼籲大家不要忽略這位隱形房客,應主動檢查、守好免疫防線、了解預警訊號,對自己的健康負責。畢竟,90%的人都與EB病毒共存,只是有些人活得更有防備。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本文獲「ETtoday」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