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加重失眠 中大中西醫結合睡眠健康計劃助安睡|健康百科

撰文:中大中西醫
出版:更新:

文:陳曉薇醫師@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專業顧問、註冊中醫
失眠,中醫名為「不寐」、「不得寐」、「目不瞑」是以入睡困難、睡後易醒、早醒並影響到日常生活的一種睡眠障礙綜合徵。《黃帝內經》最早確立了失眠的病機為營衛失和、陰陽失調,並論述了睡眠的生理基礎,「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歷代醫家以此為基礎,不斷拓展失眠的病機,形成諸多學說,如痰濁、痰熱、痰火、氣鬱、瘀血、鬱火等使陰陽失調,陽盛不能入於陰,擾亂心神,心神 不寧產生失眠;又或心膽氣虛、心腎陰虛、氣血不足等陰虛不能納陽,心神失養造成失眠。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的變化,失眠的模式也在發生變化。近月又因應本港新冠疫情,市民的生活、工作及社交常態轉變,導致心神不安、肝鬱不舒、五臟氣血陰陽失調及餘邪未清等情況,引起睡眠障礙。故此,不少地區的研究指出,睡眠障礙問題在疫情期間加重,失眠更是長新冠的常見症狀之一,實在不容忽視。

疫情下工作及社交模式有所轉變,誘發失眠或加重失眠問題。(GettyImages)

目前,中醫臨床治療失眠有內服中藥、針灸、推拿及耳穴敷貼等方法。中醫師將根據中醫望、聞、問、切四診資料進行辨證,再根據不同證型制定不同內服方藥或穴位處方。常見中藥處方有龍膽瀉肝湯、黃連溫膽湯、導赤散及梔子豉湯等,達致瀉肝膽濕熱、清痰熱、瀉心火或清熱除煩功效;另外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及歸脾湯等,則可以起到滋心陰、養心神或健脾益氣的功效。此等中藥透過實則瀉之,虛則補之,使人體陰陽 恢復平衡,從而改善睡眠質量。而針灸推拿及耳穴則通過針刺、手法或耳穴壓豆的方法刺激人體不同穴位,再經穴位的調節作用而改善睡眠;常用穴位有神門、合谷、太衝、百會等,耳穴則有心、腎、肝、神門等穴位,由醫師根據不同證型制定穴位處方治療。

以上方藥及穴位等均經過歷代醫者實踐總結而成,再經臨床醫師診斷處方予患者以個體化改善患者睡眠狀況 。另外,患者可配合由芳香安神類中藥製成的香包助眠,只要睡前安放於枕旁,方便易用。部分患者亦可配合心理治療,以中西醫合作方式進行綜合治療,從而更好地幫助患者安睡。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現正推出「中西醫結合睡眠健康計劃」,透過上述提及的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助你改善睡眠質素。

作者簡介:

「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乃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轄下的醫務中心,致力推廣醫學研究、教育培訓及提供醫療服務,團隊人員包括中醫師、西醫、註冊護士、臨床心理學家等,旨在揉合兩個醫療系統所長,改善醫療服務。

(文章標題由《香港01》編輯所擬。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