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災難面前如何學會面對傷痛 給自己再次幸福的可能?

撰文:莉安
出版:更新:

2020剛開始,世界彷彿地動天搖──
2019年澳洲延燒多月的大火,生靈塗炭、美國流感奪去2萬多人生命、高比拜仁(Kobe Bryant)和13歲女兒Gianna墜機離世、持續擴散的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在人禍、災難面前,作為人類共同體,我們承載著巨大的悲傷,好像提醒我們要加倍珍惜所有。

在人禍、災難面前,作為人類共同體,我們承載著巨大的悲傷,好像提醒我們要加倍珍惜所有。(UNSPLASH)

2019年澳洲延燒多月的大火,生靈塗炭、美國流感奪去2萬多人生命、高比拜仁(Kobe Bryant)和13歲女兒Gianna墜機離世、持續擴散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在人禍、災難面前,作為人類共同體,我們承載著巨大的悲傷,好像提醒我們要加倍珍惜所有。

悲劇或挫敗,總會發生。問題不是何時發生,而是我們都該學會如何面對。(UNSPLASH)

人生無法避免失去與傷痛,即使是擁有眾人嚮往的A+人生的「幸運兒」也不能倖免──Facebook 營運長Sheryl Sandberg ,人生原本的順遂完滿,活脫脫是「人生大嬴家」的藍圖,卻在一場意外中失去深愛的丈夫,人生瞬即陷入不見底的痛苦。走過低谷與復原這段路,她與華頓商學院教授Adam Grant合著了《擁抱B選項》(Option B),寫下了這兩段話:

我們都會面對失去,失去工作、情感、家庭、健康、甚至失去生命。 悲劇或挫敗,總會發生。問題不是何時發生,而是我們都該學會如何面對。
A選項已經不可得了,我們就好好把握B選項吧!
沒有人可以逃開失去,那麼當失去與傷痛驟然而至,我們是否也能學習在悲傷中前行,給自己重拾微笑的可能? (UNSPLASH)

的確,人生中各種逆境總是驟然而至,每個人在面對失去與逆境時,都需要學會減緩痛苦、重新發現幸福的方法,這是我們不可避免、一輩子的功課。《擁抱B選項》作者認為復原能力 (resilience) 並非天生,而是跟肌肉一樣能夠後天培養或鍛鍊,書中亦提出了各種實際可行的方法,幫助讀者在絕望裡建立心理韌性,重新發現希望,筆者也從中得到不少啟發,回想自己與親友的生活經驗,若然早點懂得如何運用,情況也許能處理更佳。

沒有人可以逃開失去,那麼當失去與傷痛驟然而至,我們是否也能學習在悲傷中前行,尋找幸福的新可能?

一、 覺知負面思維:「3P」如何阻延人從傷痛中恢復

回想初戀失敗經驗,當時的世界,是不是像塌下來一樣?以為「永遠」不可能再愛別人?(UNSPLASH)

面對挫折,我們很常談「正面思考」,卻並不知道怎樣的思維,才會引導我們躲開落入負面思考的陷阱,實際為心靈注入強心針。書中提出心理學家 Martin Seligman的「3P」理論(Three P's)是阻礙人們從傷痛中恢復的主因:

 

想要改變、提防落入「3P」陷阱,我們可由覺知自己的說話習慣開始,提醒自己事實未必總是如此。回想自己與好友的初戀失敗經驗,當時的世界,是不是像塌下來一樣?我們會以為「『永遠』不可能再愛別人」、「『再也沒有』人像他一樣愛自己」、「我會『一直』沮喪下去」──但時間、經歷告訴我們,這樣的心情不等於事實。

我們總在渴望快樂,但當失去帶來的傷感過於巨大,負面想法不時從腦海蹦跳出來。(UNSPLASH)

因此,當你腦海中出現「永遠」、「總是」等永久性訊號時,不妨先停一停,試著用「有時」、「最近」,代替「永遠」、「總是」,當下雖然也許仍然不太開心,但總算有些進步,等生活中的好事發生,即使只有一刻鐘的愉悅也好,你也會漸漸發現像「我會『一直』沮喪下去」的描述並不真確,絕望的感覺會隨時間沖淡,人也能逐漸轉換心情。

二、學會向適合的人求助

看到別人身上的傷痛,你會選擇主動安慰,還是避而不談?(UNSPLASH)

當同事的丈夫過世、當姐姐的孩子早夭,你會選擇主動安慰,還是避而不談?事實上,裝成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的人,比想像中更多,他們也許不是刻意冷漠,只是害怕說錯話,讓對方更傷心,才寧願保持距離。身為當事人的自己,意識到他們藏在安靜裡的好意,便不會錯把好心當成惡意。

我們都會面對失去,失去工作、情感、家庭、健康、甚至失去生命。 (UNSPLASH)

書中提出了所謂的 Ring Theory (戒指理論) ,就是在紙上畫一圈又一圈的圓,圓心代表受意外影響最深的人,愈往外受到的影響愈輕。例如Sheryl的孩子在正圓心,第二圈是她和老公父母,第三圈是老公的好友和親戚、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最外面一圈是自己的朋友、老公的同事和延伸家庭──而不管自己在哪一圈,靠近圓心的人就是需要安慰的人,而更外圈的人就是你可以尋求慰藉的對象。意識到這點,即使他們在你面前難以開口給予慰問,你也可以安心主動尋求慰藉,並對此坦然接受。

 

練習累積快樂

生活不會總是只充滿美好,但我們可以訓練大腦專注美好事物,讓生活滿意度每天增加。(UNSPLASH)

我們總在渴望快樂,但當失去帶來的傷感過於巨大,負面想法從腦海蹦跳出來乃人之常情,然後我們以為自己會「一直難過下去」,並為之沮喪。然而,不少研究都告訴我們:幸福是正向經驗的逐次累積,而非天上掉下來的好運。換而言之,快樂是需要學習、累積的。

幸福是正向經驗的逐次累積,而非天上掉下來的好運。快樂是需要學習、累積的。(UNSPLASH)

《6分鐘日記的魔法:最簡單的書寫,改變你的一生》作者提示我們,生活不會總是只充滿美好,但我們可以訓練大腦專注美好事物,讓生活滿意度每天增加1%,一步一步走向理想人生。當然,美好的事物因人而已,但關於在那增加的1%卻有例可循,《Happiness at Home》的作者Gretchen Rubin便提出了一分鐘規則,就是做能在一分鐘內完成的任務──簡單如收拾雜誌、動起來散步、掛起毛衣等等,這些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事,達成之後也能讓你開心一陣,有助提振心情,慢慢下來,你會發現每天傷感、悲痛的時間減少,快樂的時數在不經不覺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