慳錢攻略|95後女生0元過100個週末:學新技能、共享資源幸福滿滿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2022年5月,95後女孩陳菱怡和26個朋友們發起了一個社會實驗項目「在大城市不花錢過週末的100種方法」,併成立「走地雞」興趣小組,共同探索「不花錢的生活方式」。

她想知道,在消費主義全面包圍城市的今天,我們如何能夠用盡城市裏的每一寸空間?如何不花錢也能獲得快樂?在小組收集的近100份問卷裏,大家發現了很多驚喜的答案:當頭模做免費的頭髮、做志願者擼貓、去寺廟當義工、和朋友交換技能、去大自然觀鳥、帶音箱去草地跳舞……(點擊放大瀏覽)▼▼▼

+25

小組總結了一個「不花錢公式」:城市空間+公共服務+物品共享+創造性的行為。他們認為,可持續的不花錢生活方式不等於摳門、薅羊毛,「薅羊毛是一種成本轉移,並不能假裝成本不存在」;消費文化提供了現成的休閒方式和模版,但「不花錢」需要動點心思、搞點破壞,自主探索城市和在地生活,「從而延長幸福感,使自我變得充沛」。

編輯:韓嘉琪(一条) 責編:陳子文(一条)

01 不花錢在大城市過100個週末,可能嗎?

週末去哪兒?當我們在社交媒體上打出這個問題時,可能得到的答案如下:享受一頓brunch、在bistro和朋友小酌、到新開的商場購物、去網紅展打卡,或者是付費city walk。就連出個地鐵站,可能也要先穿過一個商場——一不小心,就會無意識為街邊的商品買單。為什麼我們的行動路線中全是商業體和廣告?在大城市裏生活,怎麼樣才能出門不花錢?

2022年上半年,上海女孩菱怡因疫情被封在男友家裏,幾個月裏,幾乎所有的消費活動都暫停了。但「不花錢」的生活卻並沒有因此變得單調無聊,相反,她每天和男友的家人一起寫書法、跳操、做飯,很小的事情也可以饒有趣味。於是,她和26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發起《在大城市不花錢過週末的100種方法》的討論和實踐。在這裏,他們用「週末」來代指所有閒暇時光。大家又一起成立了「走地雞」興趣小組。走地雞是一種散養雞,靠野外的蟲子、農家的殘羹為食,小組成員在「走地雞」身上獲得了認同,大家希望能夠鑽出消費文化的精緻牢籠,拓寬不花錢生活的想象力。通過回收近100條的「不花錢過週末」的行動點子,小組從中提煉了3個關鍵原則:消費反思、物品共享、主動創造。

大家發現,簡單粗暴地壓抑物慾、摳門,經常會帶來報復性消費。所以菱怡認為,只有梳理好我們和每筆消費之間的關係,瞭解「買買買」背後的真實動機和目的,才能可持續地「不花錢」「少花錢」;而物品共享,是讓閒置的資源免費流通起來;主動創造,則是在最小尺度地打破消費帶來的確定感,花點心思和想象力,開啓閒暇時光。免費的核心資源包括城市空間、公共服務。比如,廣場、公園、天台屬於前者,市民夜校、街道食堂屬於後者。而廣場舞阿姨就是最早的不花錢過週末實踐者,她們特別擅用公共空間給自己製造樂子。菱怡説:「持續地不花錢,你得知道什麼是真正讓你愉悦的本質,而我們做的就是撼動消費作為唯一獲得愉悦的手段。」以下是小組成員的「不花錢過週末」的實踐。

同場加映:無痛慳錢|90後憑物盡其用5年儲50萬 孤寒到了極致就是門學問(點擊放大瀏覽)▼▼▼

+28

02 「和朋友共享衣服以後,我再也不買新衣服了」

週末總是忍不住去商場、逛街?物品共享、閒置交換是我「不花錢過週末」的一個重要思路。2021年,我和朋友開始了「換衣體驗」。當時,我和很多人一樣,站在衣櫥前總是會覺得自己少了一件衣服。為了弄清自己和衣服的關係,我問自己,我為什麼想要一件新衣服?為了變美嗎?我其實不太有這個需求,對我來説,吸引人的外表永遠是一個人的狀態,自信、健康,而不是打扮和裝飾。為了追求新鮮感嗎?確實,但再貴的新衣服我都會厭倦的,所以我開始通過交換來實現這種需求。別人穿膩的舊衣服就是我的新衣服,一旦和朋友「共享衣櫥」,不花錢也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新鮮感。現在,我幾乎不買新衣服了,我頭上戴的毛線帽就來自於我哥。

週末裏,我會籌辦閒置交換派對,讓很久沒有見過光的物品重見天日。尤其是朋友們搬家的時候,「閒置交換會」特別熱鬧,大家免費地撿到了各自需要的寶貝,還延長了每件物品的壽命。我們也可以在週末報名郊區的生態農場勞作,學習種菜、摘果子,還能交換食物和住宿。消費社會讓我們習慣性「佔有」物品,但真的只有「佔有」才能快樂嗎?2009年,美國作家凱文·凱利提出「Access is better than ownership」,沒有任何人擁有一條公路或者圖書館,但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它們。朋友的健身卡、唱片、書籍、寵物貓咪,你的技能、知識、好的點子,都是可以共享的。有了共享思路以後,我的週末就一下打開了不花錢的可能。

生活裏,我也會很留意各種免費的信息。花店有時候會免費發放「花期將至」的鮮花;在新手咖啡師那裏,可以得到免費的「練手」咖啡。有一次,我聽了一檔關於茶的播客,節目裏,嘉賓邀請聽眾去他的茶莊免費品茶。週末,我就帶了七八個朋友一起去到他杭州的茶莊喝茶。老闆讓我們品嚐了幾千塊一斤的茶葉,也給我們對比了便宜的茶葉。作為回報,我們在他的菜園裏幫他挖了土豆。我問他,我們是你接待的第幾撥?他説,你們是唯一一撥。因為其他人都不信任這世界上有「不花錢」的事情。這件事也提醒我,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社會關係常常是靠金錢建立的,但很多時候,人們可能只是簡單地想交個朋友。我也由此開始了我的「搭訕」實踐,我甚至梳理了搭訕的思維導圖,你可以傳紙條、誇獎別人、借卡、拍照,你拍別人或者被拍,我也做好了各種被拒絕的「備案」。這樣我們可以和那些本不會產生交集的人發生連結,這不就是「不花錢交個朋友嗎」?

同場加映:儲蓄|台女0存款到30歲才清醒!列5慳錢大法:慎防掉入優惠券陷阱(點擊放大瀏覽)▼▼▼

+6

03 「用身體丈量城市,多騎車,少坐地鐵」

週末不知道去哪裏玩,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不瞭解我們所在的城市、社區。工作日的時候,人是兩點一線的,坐在地鐵裏就像一個容器裏的工具人,目的性很強。但是騎車不一樣,騎車可以隨機選擇不同的路線,去擴大我們活動的半徑,瞭解我們所在的城市。每當我工作陷入忙碌的時候,我會感覺到我的身體彷彿被「外包」出去一樣,變成了一個程式化的機器。週末去户外騎行、爬山、運動,是恢復自己身體知覺的過程,幫助自己重奪日常。

杭州是一座很適合騎行的城市,這些年杭州一直都在完善濱河綠道,目前建成的綠道長達3000多公里。我經常會沿着西湖邊騎車,沿着各條小溪騎到郊區的山野,這些支支叉叉的河道就是我的嚮導,可以將我們引入一些「想花錢買都買不到」的美景和秘密角落。我也會把室內的運動搬進大自然裏。比起辦卡去瑜伽室,我更喜歡在週末去户外做「不花錢」的瑜伽。教室很悶,像在完成一個任務,但是在自然環境裏,我會覺得身體更放鬆,好像在跟周圍的樹一起呼吸。除了户外運動,在室內健身也可以是不花錢的。杭州政府為了鼓勵市民健身,在每個街道都開設了一個「百姓健身房」,並且大多都是免費開放。此外,很多學校的操場、游泳館也都是對外開放的,當我發現這一點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像是發現了新大陸。

我最新的週末不花錢愛好是觀察樹,我也許不知道一棵樹的學名、樹種,但沒關係,我可以根據我的觀察給它起名,而不是被動地記憶。我們家附近有一棵「華夫餅」樹,因為它的樹皮是網格狀的,這樣,我和樹之間就產生了私人的連結,我所經過的每一條道路也因此變得可愛。

同場加映:90後在非洲儲下人生第1桶金 人工高福利好0消費 返工偷懶是常識(點擊放大瀏覽)▼▼▼

+23

04 「解鎖圖書館的隱藏功能」

作為一名自由撰稿人,我的週末和工作日是沒有嚴格區分的。一開始,為了能讓自己規律地寫稿,圖書館成了我很好的選擇。上海圖書館(浦東新館)的四樓是我的秘密基地。自習區有很好的視野,一整面的落地窗,滿眼都是綠色。我也經常會去家附近的老館,報刊閲覽室的桌子有一個坡度,適合看報、看書,由於座位附近沒有充電的地方,它還幫我形成了一套「防摸魚機制」,倒逼自己在電腦有電的時候高效、專注地工作。

慢慢地,我解鎖了圖書館的很多隱藏功能。閲覽室可以翻看進口的雜誌、藝術畫冊,這類書很難在書店買到,而且非常昂貴;如果碰到館內沒有的書,你可以聯繫工作人員登記,他們會免費幫你採購;此外,圖書館的數據庫還可以提供免費的文獻資料。領事館也有很多的免費文化資源。西班牙領事館在安福路有一個塞萬提斯圖書館,會定期舉辦免費的藝術展、電影放映活動、講座,平時館內非常安靜,特別適合自習。

對於週末看展,我也有一些免費的思路。除了國有的博物館和美術館,畫廊和拍賣行也是看展的好地方,後者提供的其實是銷售業務,但正因如此,會對公眾免費開放。拍賣行在春拍、秋拍的時候都有免費預展,可以看到很多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每年畢業季的時候,美術學院也會有畢業大展,這也是一個瞭解年輕藝術家的窗口。

同場加映:95後女生儲蓄成癮!自編自導角色劇情逼儲錢 模擬生子、退休花費(點擊放大瀏覽)▼▼▼

+13

05 「不花錢過週末,需要保持一顆好奇心」

在我看來,「不花錢過週末」的核心是「不花錢也能獲得快樂」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消費主義常常讓我們失去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可能,打開小紅書,各種現成的生活方式展現在你眼前,去什麼餐廳打卡、去什麼酒店度假、景點的最佳機位是什麼……你的預期是既定的,方法是既定的,快樂也都是花錢購買得到的。但其實,不花錢的生活方式裏,我們有更多創造快樂的空間。

2022年,因為學校封控,我和幾位室友被困在20平的宿舍裏。當時因為心情鬱悶,我在YouTube上找到了哈佛大學的積極心理學課程,並由此獲得了很多「不花錢也能獲得幸福」的啓發。通過20多小時的課程學習,我發現幸福是可以練習的。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會經歷一些「快樂的瞬間」,卻經常被我們忽視。比如走在路上,我發現旁邊的樹叢裏有鳥兒在築巢;騎車的時候,我看到朋友背後的小蜘蛛;陷在沙灘裏的樹,像打翻的甜筒冰淇淋。只要你去持續察覺、記錄,就能打開對生活的敏感度。而這些漫不經心的觸覺就能讓人感到幸福,甚至比消費給我們的幸福更加長久。

我的另一個不花錢獲得快樂的點子是「搞點破壞」,或者説「打破常規」。比如跑步的時候我們都習慣穿跑鞋,但其實赤腳跑的感覺更加新鮮。沙灘上就很適合光腳跑步,沙子吸收了水分會給腳底不一樣的感覺,而且會有很好的反彈力,同時還能鍛鍊到腳底的肌肉。在上海路跑的這兩年,我還發起過穿裙子跑步、大人也要過兒童節的運動活動,朋友們跑在路上向周圍展示自信和美,都不花錢!

亞里士多德有一本書叫《良好生活操作指南》,他説閒暇不是為了讓你更高效地工作,也不是純粹的娛樂和消遣,像沙發土豆一樣窩在家裏看電視、打遊戲,真正的閒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原。這真是非常有哲思的一句話,我希望能把這句話內化到我的生活裏。換句話説,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工作」和「為工作放鬆的閒暇」兩點之間循環,而是把「閒暇精神」貫穿在生活的每個時刻。現在,我經常走着走着就開始放聲唱歌,路過草坪聽到音樂就和陌生人一起跳舞,我想我已經學會了如何隨時隨地讓自己的身體放鬆,不間斷地實踐生活裏微小的快樂。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