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孤島】新界超級單車徑冇份 政府:青衣冇發出建單車徑訴求

撰文:梁雪怡
出版:更新:

發展局在2007至08年度的施政綱領承諾,在新界發展全面的單車徑網絡,希望單車徑能橫跨新界東西,打造單車新界遊。現時,屯門至元朗及上水至馬鞍山的50公里路段已落成;元朗至上水的餘下路段則建造中;至於荃灣至屯門單車徑主幹線路段,則在立法會的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討論中,政府擬建一段由荃灣青荃橋,至灣景花園的新單車徑,建造費用約1.4億元,長約2.3公里。不過,這幅連接新界東西單車徑的宏大藍圖並沒有包括青衣,地區組織「青衣島民」大呻:「青衣根本沒有納入這個全新界單車網絡計劃之内。」政府何以遺忘青衣,令青衣島民變單車孤兒?

地區組織「青衣島民」(下稱:島民)及立法會議員郭家麒都曾向政府查詢,得到的回應是「青衣沒有發出過興建單車徑的訴求。」青衣友真的沒有踩單車的需求?

踩單車快過搭車出荃灣

Eric指,踏單車到荃灣比搭巴士快。(梁雪怡攝)

點擊下圖看「島民」的夜車活動↓↓↓

+3

「島民」成員兼單車友Eric以前在荃灣楊屋道上班時,喜以單車代步,他說:「因為青衣交通好唔方便,等車加坐車起碼半個鐘,但踩單車只需要20分鐘。問題係,踩南橋雖然合法,但好多重型車,好危險;踩北橋就犯法。」青衣連接區外的交通運輸以南北橋及鐵路為主,即是,如果想以單車出青衣,你有四個選擇:一是推單車上北橋入荃灣先開始踩,二是合法地踩上南橋與大貨車並肩破風入葵涌,三是「拆轆」搭鐵,四是冒著被票控500元的危機踩上北橋入荃灣。

城市人被地鐵與巴士主宰生活節奏,單車代步似乎是重奪行動自主權的好途徑,Eric說:「好多人認為由青衣踩到尖沙咀好遠,其實都係十幾公里,講緊係半個鐘,好似沙田踩去大埔咁。」

連接葵涌的南橋雖然可以合法踩單車,但太多重型車輛,不是一般市民能夠應付的路面交通情況。於2016年1月曾經有「Critical Mass Ride 單車臨界量騎行」活動,經青衣南橋(葵青路)騎車由九龍往返 「青衣」,引起不少網民批評為玩命,亦有人以為於南橋踩車是犯法的。不少國家如荷蘭、英國等,都提倡以單車代步,並提供足夠配套以改善塞車和空氣污染等問題。反觀香港,儘管近年有不少民間組織提供單車以代步,甚至如「天光ride」般鼓勵一起群眾踩單車上班,政府仍然僅視單車為康樂用途。

「島民」認為,政府不肯改變思維,改善單車配套,才使騎單車的市民需要在馬路上「玩命」。

「青衣人願意為自己社區行多一步嗎?」

四位「島民」(左起)王必敏、Eric、Francis和阿康希望能為青衣做些事,當中王必敏和阿康都不是單車愛好者,但同樣希望爭取單車徑。(梁雪怡攝)

接駁區外交通夢遙遙,「島民」也不是堅離地的。有居民在「島民」的社交平台留言:「有單車徑都好,而家青衣條街咁多共享單車, 想踩嚟玩吓,去遠啲,次次踩馬路都幾危險。 東北公園可以踩,但唔係個個青衣島民都方便去,行人路又唔俾踩, 要plan邊度至邊度有單車徑呢? 只限環島定連接埋其他區?」另一「島民」成員Francis則回應:「咁我哋咪先就青衣島內的路線,避開接駁區外路線,逐步爭取。問題係青衣人願意為自己社區行多一步嗎?」

青衣在全新界單車網絡計劃中「被」零參與,即使居民在網上熱烈地彈琴,單車出行僅是癡人說夢話。Eric則如此回應:「我們希望多點人一起討論,想像一下可以怎樣,有想像很重要。形式可以係人車共融,任何形式發展單車徑都可以,只想青衣不要那麼單一。」

「島民」的單車願景
第一步:在海旁踩單車
第二步:跳出海濱長廊,發展「山下」的區內單車交通
第三步:接駁區外交通
第四步:發展山上山下的單車配套

青衣海濱公園(又稱海濱長廊)沿青衣島東岸,由翠怡花園開始,經過青衣碼頭、宏福花園、青衣城、灝景灣、長發邨伸展至青衣東北公園,全長超過2,000米。海濱長廊由康文署管理,「禁止踏單車」是沿海經常出現的標示。唯一得到官方批准踏單車的地方,是青衣東北公園內一條不足一公里的單車徑。青衣東北公園設有單車租用亭,是一家大小玩樂的好去處。不過,島內居民如果想踩「私家」單車,則要踩馬路或把單車推到公園,甚為不便。

青衣居民自稱/嘲為「島民」,原因是顧名思義,青衣四面臨海,雖然景色優美,但在交通資源上總比其他地區稍遜,以通宵交通為例,入夜後,市區返回青衣的公共交通只有環遊油尖旺加青衣全島的N241兜足57個站,需時個幾兩個鐘;即使是日間交通也不見得很方便,例如居於「山上」的長亨邨居民黃一婷表示:「我喺港島返工,返工成日等唔到小巴,好多次都因為咁而遲到,你無法想像都係喺青衣住,山上人要等15至30分鐘車先去到地鐵站轉車返工,我哋成日都話要踏單車去地鐵站。」就算不是山頂嘅朋友,山腳嘅居民等小巴去地鐵站也常常遇到爆滿情況,步行到地鐵站亦需要十幾分鐘。

單車可解決青衣的交通困局?

唯一得到官方批准踏單車的地方,是青衣東北公園內一條不足一公里的單車徑。青衣東北公園設有單車租用亭,是一家大小玩樂的好去處。不過,島內居民如果想踩「私家」單車,則要踩馬路或把單車推到公園,甚為不便。(梁雪怡攝)

另一名「青衣島民」成員王必敏自言踩單車屬小學雞級數,與Eric可以單車通勤性質截然不同,但她同樣覺得單車能夠緩解青衣的交通困局,她嘆道:「交通是青衣很關鍵的問題,個個都有不同需求。青衣是一個環型島,分開南北兩邊,小巴和巴士線都是分開兩邊兜(N241除外),例如架車在山上開出,住中間的居民(因為客滿)多數無法上車,交通問題上大家會爭資源,這種交通困局是可以用單車解決的。」

不過,也有居民認為海濱長廊不像大埔、沙田等地區,將單車徑與長廊,與用作跑步、步行等用途的路徑分隔開。假如「人車」共融,易生危險,更有居民擔心容許人在長廊踏單車會增加噪音。「點解危險,就係因為冇單車徑,冇設施,呢個係雞先定蛋先嘅問題,有設施自然會有人踩㗎啦!我哋爭取可以踩單車,政府就問,呢度有幾多人踩單車?即係問緊呢度有幾多人犯法喎。」Eric帶點激動地說。

一個社區百樣人,王必敏理解何以跑步人士會擔心與單車並行易生危險,因此「島民」已不定期組織單車活動,由教「小學雞」踩單車,教授踩單車基本禮儀(如不能逆線行駛,不能急剎),到夜晚拉隊踩到工廠重地南橋的活動皆有,希望藉此讓更多人享受在社區中活動,體驗踩車樂。

事實上,香港部分區域已經試行,例如將軍澳單車館外的「單車共用通道」已開通,人和單車以花盆分隔。在啟德發展區內,政府計劃興建的13公里單車網絡中,也設有行人及單車共融通道,首階段將於2023年建成。行人及單車共融模式早見於台北及新加坡,在香港則是一個新概念。

除了搞居民活動,「島民」將會自行統計海濱長廊的使用率,希望有實質數據跟政府「講數」,不過王必敏撇撇嘴說:「其實我哋點識丫,呢啲嘢根本唔應該係我哋,只係政府同區議員唔理啫!」

工程師:青衣長廊不比城門河窄

闊十米的長廊除了步行和跑步,容得下單車徑嗎?(梁雪怡攝)

點擊下圖看將軍澳如何人車共融↓↓↓

研究公共交通運輸系統、並於公營機構擔任工程師的黃洛絲認為,青衣擁有先天優勢,四面臨海,風景優美,是另一個極具潛力的地方。康文署在青衣東北公園已設立一條大約1公里長的單車徑,貫穿整個東北公園。青衣沿海由直至青衣工業中心已發展了一個非常完善的海濱公園,只要政府願意重新劃分海濱公園,必能發展青衣單車徑。她指:「目前的青衣長廊其實並不比城門河那裡窄,既然城門河也能平衡予各方使用,只要政府可以妥善於海濱公園劃出單車徑,相信可平衡不同居民的需要。」她認為將單車納入為交通工具之一,可紓緩交通擠塞,改善路邊空氣質素。

「島民」希望在海旁先實踐人車共融,繼而推展到踩單車到區外,最後才是發展山上山下的單車配套,何以捨近取遠?有居民在網上留言:「青衣斜路太多,非專業根本踩唔掂。」Eric同意此說法,他雖然是「山上人」的利益持份者,但他認為若要把山上山下的路連接好,需要興建不少如升降機等基建,所費需時,因此應該先達成海濱與北橋能踩單車,到夢想成真之時,再討論連接山上山下。他認為,青衣有18萬多人口,山上山下各佔一半,單是「打通」山下,已能方便半數居民。同樣居於「山上」的王必敏忍俊不禁道:「作為山上居民,我好唔同意你放棄我哋呀!不過睇大局咁計,的確應該係咁。」

北橋設單車徑接駁區外又是否可行?詳看相關系列文章:

【青衣孤島】政府指青衣不適合建單車徑 工程師:可用緩步徑改建

【青衣島民】義務辦社區活動:想青衣更多元,不只做睡房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