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勞損】五人煮百檯餸手腳痺痛難眠 廚師細輝:我們是牛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吳志輝(細輝)右手把著鐵鑊,左手拿起勺子,如常在爐頭前拋鑊炒牛河。突然,他右手癱軟,指頭一鬆,原本拋在半空的鐵鑊瞬間掉回爐頭中。
廚師拿不起鐵鑊,如同廢掉了武功——細輝入行35年,手腕、手肘、肩膀及雙腿因長工時、工作過量導致勞損。「以前太多嘢做時,會叫『炒到冧檔』,但而家會話『炒到腫哂』。」
勞損有別於工傷,看不見,但有苦自知。疼痛影響生活、工作,但這一切於政府的眼中仍屬難以證明的「職業病」,未能從《僱員補償條例》中獲得補償。勞動節本為歌頌勞動階層的付出,但至今連基本保障仍欠奉,誰又會為這個節日感到受尊重?
(此為勞動節系列六之一)
攝影:高仲明

細輝入行逾三十年,曾於海鮮酒家、大排檔、飯堂、茶餐廳任職廚師,見證行業生態的轉變。

細輝的五官深邃,雙掌厚實,繁雜的掌紋上有數顆礙眼的繭子,是他入行35年來的印記。

那年17歲,正值香港經濟起飛的80年代,細輝留意到廚師幫工月賺900元,加上提供宿位,就入行由細工做起。每天工作十小時,洗菜、切菜、洗毛巾,廚房師傅剩下來的「下欄」工作,全都由細輝善後。年輕是他的本錢,加上落場兩小時能夠於宿舍睡覺休息,那時候他的身體還承受得了。

每日工作:斬斬斬、切切切

廚房分為鉆板及爐頭師傅,擔任細工五年,細輝就成為了鉆板師傅。八、九十年代屬飲食業的黃金時代,細輝憶起每晚酒家均十分旺場。「點旺?日賣600斤菜、300多斤蜆,只是這兩種加起來都過千斤。」當時身為鉆板師傅,細輝每日回到廚房,拿起四磅的斬骨刀,手起刀落處理50斤豬扒、30多斤排骨等,「豬扒、排骨是指定動作,總之有骨的都要斬,不斷切切切、 斬斬斬,當時的情況簡直是『痴線』, 做到傻傻哋。」細輝苦笑著說。

斬骨刀落在鉆板上,力量會從木板回送至手部肌肉——這足以讓骨肉分離的力度,由細輝的右手全數接收。

發炎繼續又斬又切

入行五年,他的右手肘經已出現陣陣痺痛,「那時大約一星期看一次跌打或者西醫吧。」醫生告知他手肘附近的肌肉因長期斬肉而震傷,甚至出現發炎,只能休息才能逐漸恢復,但當下細輝拿過病假紙後,翌日照拿起刀繼續又斬又切。「有甚麼辦法?那時日日旺到爆,唯有回去繼續做。」

雙手數顆繭是過去當鉆板師傅及爐頭師傅的痕跡。

人手減少 廚師變炒粉機器

細輝並非沒想過另尋出路,但廚房裡除了鉆板師傅外,只得爐頭師傅可選擇。五年後,細輝決定轉做爐頭師傅,但隨即遇上飲食業的低潮——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飲食業首當其衝。由日做300萬生意減至200萬,但細輝坦言,「生意額下降,但當時的老闆開始緊縮人手,工作量並沒有減少。」

1990年代尾,細輝時任海鮮酒家的爐頭師傅,廚房理應有十個員工:四個爐頭、六個鉆板,但當時老闆只願聘請八個師傅;加上當時已有公司包辦處理食材,意味再能減去鉆板師傅的人手。「減鉆板師傅、減細工位,以前我幫師傅做的工作,如清潔爐頭,我當時全都要自己負責。」

細輝說入行時酒家大多有住宿提供,讓廚師於落場時可休息,但大約80年代起租貴上升,餐廳為減少開支而不再安排宿舍,而廚師於落場時大多於後巷、公園或後樓梯休息。

一大鑊一大鑊煮 每次煮十碟

原為十個人的廚房扣減至六個,細輝說這還未算過份,「我做過一間廚房得五個人。」那間酒樓能擺放50圍酒席,則可放置百多張細檯——他們於晚市所點的菜色,僅由廚房五人負責,變相他們需要改變運作模式來適應。「 以前一碟碟煮,去到那個階段, 你要一大鑊一大鑊來煮,每次煮十碟,這樣體力跟工作量都增加了不少。」細輝聳起雙肩,兩隻手肘向外彎曲,手臂向下揮動起來。

在一眾酒樓菜色當中,細輝最怕遇著星洲炒米、乾炒牛河等炒粉麵,他舉出一條簡易算式:「一碟乾牛河,單是河粉也十兩,加上牛肉、芽菜,你計計十碟即有多重?」十兩河粉即0.3公斤,而十碟則約重三公斤,意即細輝每天至少花數個小時,不停炒著重量等同一包白米的河粉。

奶茶、乾炒牛河是細輝測試餐廳水準的兩款食品,但他說現時不少餐廳設有中央廚房,味道難以跟過去相提並論。

師傅的私人「法寶」

人手減少,工作量增加,導致僅餘的落場休息時間也縮短得一小時,種種改變帶來的後遺全都反映在細輝的身體各部份——痺痛由右手手肘開始,逐漸伸延至手腕、肩頸及小腿。每晚回到家中,細輝的雙肩及小腿發熱漲痛,即使躺在床上也難以入眠。過去十年,細輝視止痛藥如同安眠藥,每晚先吞一粒壓抑痛楚才能睡去。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張健稱,勞損的定義為重覆性動作或過度使用,導致肌肉、骨骼、肌腱、韌帶、關節,或肌肉附近的神經系統受影響,可稱為勞損。

以酒精作「麻醉藥」 最終死於肝癌

止痛藥未能舒緩的時候,細輝也會跟公司告病假或領取俗稱「五份四」的有薪病假;可是他們告假後隨即回到廚房,無法有充裕的休息時間。「廚房人手就是這麼多,你告假就其他人頂替,都會不好意思。」長此下去,師傅們均各自有方法減輕痛楚——吃成藥、塗藥酒,更有不少以酒精作「麻醉藥」,「我認識有位師傅,開工一定飲啤酒,飲足十幾個鐘,因為痛嘛,要麻醉自己。」那豈不是令到身體更傷?「傷﹗他飲到死埋了,酒精加長期捱夜,最終死於肝癌。」

根據《僱傭條例》,領取有薪病假需符合以下條件:
1.員工病假不少於連續四天;
2.僱員能夠出示適當的醫生證明書 (醫生證明書須指明僱員不適宜工作的日數,及導致該僱員不適宜工作的疾病或損傷性質。)
3.僱員已累積足夠的有薪病假
資料來源:勞工處網頁

聽有很多師傅說,醫生話他們年紀大,身體退化。久而久之,他們都不去看醫生,連『職業病』一詞提都不想提,更不要說有沒有補償。
入行逾廿年的廚師細輝

做到勞損 但醫生稱是退化?

細輝肯定自身的勞損由工作而來,但有別於工傷,勞損如同隱形繩索,威脅著健康卻難以向僱主證明。細輝有次隨師兄到公營醫院診治,對方的回覆教他們甚為無奈:「有說是職業勞損,但著我們拿病假紙做物理治療,確實是甚麼病症則沒有診斷,只說是發炎。」除了含糊不清的診症,細輝也提到有不少醫生說身體的痛症源自機能退化。「聽有很多師傅說,醫生話他們年紀大,身體退化。久而久之,他們都不去看醫生,連『職業病』一詞提都不想提,更不要說有沒有補償。」

當鉆板師傅時不斷發力斬肉,手肘肌肉因而震傷,加上長時期的炒餸、拋鑊動作,肩膊、手腕及腿部也時常感到痛楚。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如僱員在緊接喪失工作能力前的訂明期間內,受僱從事某類工作,並因該工作的性質引致患上指明的職業病,僱員便可獲得與意外工傷同樣的補償。48種指定的職業病中,可分為物理及生物因素所引致的疾病,而物理因素所致的職業病只得九種。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蕭倩文稱,本地法例的職業病是指該類疾病與職業之間存在明確和強烈的關係,通常只涉及單一致病原因。「勞損是很難證明,因為勞工處會質疑日常生活都有做相類似的動作,很多時工友連『單一原因』這個門檻也過不到。」

現在不在乎廚藝,師傅再有甚麼本錢跟老闆周旋呢?唯有用自己的勞力、身軀,做到隻牛般來令老闆欣賞你。
細輝
細輝跟其他行家身患多處勞損,但只是得有薪病假,認為廚房工於僱主甚或政府眼中只等同一台機器。

被剝削的 當自己是「超人」

身體因工作導致五勞七傷,但至今連基本保障仍欠奉,細輝說法例上唯有繼續跟政府反映意見;然而,眼看行業的生態愈漸扭曲,除了僱主緊縮人手,導致員工的工作時間增長外,師傅也要負上一定責任。「當老闆由十個縮至六個,甚至五個,班師傅做十多個鐘都只是低頭默默做,從沒向老闆反映過問題——他們大部份都當自己是超人。」細輝語帶氣憤地說。

中央廚房 廚師變成加熱工人

這班「超人」能於40度高溫的廚房日做十多個小時,但細輝說他們的平均年齡大多已過六十,不時更做至喘氣、胸口悶痛。何以他們仍忍耐這個狀態,默許老闆的剝削呢?「因為行業的轉變令到他們無法再有籌碼。」

回溯剛入行時的光景,細輝的師傅均是以自身的廚藝闖天下,但來到他這一代,食材由其他公司洗淨切妥,有些更設有中央廚房,廚師的工作驟然變成「加熱」,毫不需要講究手藝,「現在不在乎廚藝了,師傅再有甚麼本錢跟老闆周旋呢?唯有用自己的勞力、身軀,做到隻牛般來令老闆欣賞你。」

以下為系列其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