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學者黃煥忠:垃圾議題中立不應牽扯政治 先推行再檢討

撰文:梁祖兒
出版:更新:

垃圾徵費的推行一波多折,兩度延期至8月1日推行,本月開始先行先試計劃,剛過首個星期,全國僑聯前副主席盧文端撰文促請政府押後或擱置垃圾徵費。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榮休教授黃煥忠今日(9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垃圾徵費的概念已在港府醞釀十多年,早已成熟,現在只等試行後,收集各方意見和數據後,即可正式推行,「延遲」不應在考慮之列。他強調,垃圾徵費這政策是中立的,不應與政治文化掛鉤。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表示,現時回收配套不足的問題需透過正式推行後的檢討來改善,所以要先推行,才可檢討配套上的安排。

▼4月1日 大埔新達廣場一酒樓先行先試垃圾徵費首天▼

+3

盧文端昨日(8日)在報章撰文,指先行先試出現各種「亂象」,普遍市民未了解和接受垃圾徵費,又批評是「激進反對派」的泛政治化高壓下令政府訂出的政策。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榮休教授黃煥忠今日先後接受港台和商台訪問回應此事,稱垃圾徵費的概念早已成熟,只等政府將計劃落地,然後收集市民遇到的問題,在8月1日前理順這些問題便可正式推行。

全國僑聯前副主席盧文端撰文,稱垃圾計劃的「亂象」反映社會還未準備好推行計劃,促請政府押後或擱置。(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垃圾徵費實施後 增加市民回收誘因

有意見認為現時回收率低,回收配套如三色桶、廚餘機的數量少,其設置位置距離民居遠等。黃煥忠表示,回收率低不是垃圾徵費延遲推行的理由,以往回收一向是自願性質,讓市民少誘因來做垃圾分類、回收,現在透過立法規管垃圾徵費,市民回收誘因會比會更多。

政策落地後才可發現更多問題作改善

他亦舉例台灣在千禧年代初就推行垃圾徵費,回收率由未強制徵費前的約20%大幅上升至徵費後的約60%,台灣在推行後,亦花不少時間適應,檢討各種問題,才達致如今順暢的模式。他續指,香港市民早前反映地拖把不能用指定袋棄置的問題,其實在台灣都有遇上,當地政府討論了一年多提出解決方案,將拖把當成回收物回收,因此現時港人對垃圾徵費尚有不清晰的了解是正常的,政府亦需在推行後,才可檢討市民有不清晰的地方,然後改善,「全世界嘅政府都唔會諗好晒所有問題先落地」。

市民需妥協:不可能一落樓就有回收站可棄置垃圾

他認為,廚餘機、回收點設施是足夠的,不可能做到「一落樓就揼到」的地步,居民始終要走多幾步,行10多分鐘到回收點扔垃圾,因如果要每棟樓都設置回收桶,將會阻街和浪費資源,台灣市民都需步行10多分鐘才可到回收桶。他認為市民需了解到垃圾回收不只是政府的責任,亦是市民的責任,市民需從中妥協。

不應考慮把垃圾送大灣區焚化

黃煥忠強調,垃圾處理的問題應是中立,「唔應該將政治拉入去講」,他指香港的政治文化太極端,導致早已提出十多年的垃圾徵費一直未有實施,歐美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開始做垃圾回收同徵費,反映這是現時主要、最好廢物處理的方案。

盧文端提出將垃圾送至大灣區焚化,黃表示,「絕對唔係可考慮嘅方案」,因每個地方都有責任自己處理好自己產生的垃圾,現時垃圾回收的循環經濟是主流,香港或能從中發展第四工業,他因此呼籲市民大眾盡早接受垃圾徵費和回收的方案。

郭偉强:經濟狀況和徵費無衝突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在節目中認同黃煥忠的觀點,又稱現時香港的經濟狀況和環保徵費是無衝突的,並反問「唔通經濟差就唔講勞工權益咩?」他指其他地方推行垃圾徵費、環保回收,外國政府會安排公務員在回收站幫居民分類回收,香港政府可考慮聘請外判員工做同樣工作,政府亦可延長垃圾徵費的適應期,以及推行全民試行計劃3個月,讓政府收集的數據可更準確,「而家市民心態十五十六,以為之後可能唔推就求其做,攞返嚟啲數據可能唔啱用」。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表示香港的經濟狀況和環保徵費是無衝突的。(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柴灣連翠邨288戶9成拎袋 只得2成有用

柴灣連翠邨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潘建良指,該屋邨288戶居民中有9成都主動拎指定袋,但在整個星期,有用指定袋的居民只得2成,「七桶垃圾入面得一桶係綠色袋」,他推測可能與政策未實施有關,市民在試行時或會較寬鬆處理垃圾袋。

在廚餘機使用方面,他指連翠邨居民的回收意識一向不差,未試行前邨內的廚餘機有40至50人次使用,試行後得數字亦差不多,他形容是「識做嗰啲就一直做,唔識嗰啲喺試行後都唔會用」。

▼4月1日 深水埗「三無大廈」試行垃圾徵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