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心「餐前廚餘」化作港產蔬果養分 再生農業食材菜式入校園醫院
美心集團近年推動「再生農業」,將「餐前廚餘」如咖啡渣、三文魚骨和蛋殼等提供予農莊轉化為酵素,以強化土壤營養、防止害蟲,港產農作物如車厘茄和時蔬再「回饋」美心作為食材。美心今日(9日)宣布將使用再生農業所烹飪的菜式,由供應旗下食肆,擴展至院校和機構的員工或學生飯堂、以及醫院病人餐。
豆渣咖啡渣等轉化為酵素 強化土壤營養防止害蟲
美心自2022年起夥拍本地農場「鴻日農莊」,展開「WeGen farming再生農業」試驗和先導計劃,農莊利用美心的餐前廚餘例如芒果皮、豆渣、三文魚骨、咖啡渣、蛋殼等轉化為酵素,以助強化土壤營養、防止害蟲,同時透過環境友善的耕作方法,維持生物多樣性,減低碳排放。
鴻日農莊主理人郭妍麗說,其拍檔黃展明看很多相關的科研研究,這些餐前廚餘在他手上,如同百子櫃內的草藥,「佢有formula,不同農作物配方不同廚餘。」她表示,目前農場已使用的廚餘90%來自本地,先導計劃開始後產能升三成,也完全不需用農藥。
按季節種植蔬果 1月至4月出車厘茄、紅菜頭
鴻日農莊按季節、不同餐飲品牌及菜單要求,種植及供應時令蔬果,例如1月至4月適合種植車厘茄、沙律菜及紅菜頭,7月至9月則適合種植南瓜及沖繩苦瓜,出產的食材再供應美心。
黃展明說,從這項合作中,證明再生農業能夠在「環境保育」與農產品的「量產」之間取得平衡。
美心首席營運官蕭德威:餐前廚餘減廢和循環再造成效顯著
美心集團首席營運官(香港及澳門)蕭德威今日表示,已恆常化回收廚餘,並建立系統化的減廢營運流程,在餐前廚餘減廢和循環再造方面成效顯著,2024年供應逾20公噸餐前廚餘予計劃的合作夥伴鴻日農莊,對比2023年時多約3倍,而再生農作物的產量亦錄得倍增至約8公噸。
醫院病人餐都有再生農作物入饌菜式
由於供應增多及穩定,美心今日宣布,將於合作院校和機構的員工或學生飯堂及醫院病人餐,供應以本地再生農作物入饌的WeGen菜式,多款「WeGen菜式」亦會由即日至4月期間在美心旗下30間指定分店推出。
香港浸信會醫院行政及策劃總監黃婉玲表示,把天然優質本地食材融入病人膳食中,可為病人提供更多元化、營養均衡及無添加的膳食選擇和服務。
香港中華煤氣總經理 — 工商市務及營業江紹權表示,與美心一起支持優質的本地食材,以推動可持續發展及提升大眾的減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