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港大內地生稱每星期遇電話騙案 料學生擔心被逐出境易中招
香港大學週四(16日)向學生發電郵,指近月有超過60名港大學生墮詐騙案,損失超過6,000萬元,據悉受害人主要為內地生。
《香港01》今(19日)到訪港大,訪問了5名內地學生對電話騙案的看法及經歷,所有學生均表示曾遇過電話詐騙,或身邊朋友有遇過。有內地學生稱,曾收過自稱是警方的詐騙電話,對方說話夾雜普通話及廣東話,令他起疑心。亦有內地生認為,騙徒看準內地生擔心被驅逐出境的心理,於是集中向內地學生行騙。
《香港01》今日(19日)下午到訪港大,5名受訪內地學生均表示曾接過可疑來電,亦指曾聽說身邊朋友接到過相關電話。他們曾遇過的詐騙手法,包括騙徒冒認警察或入境處職員、聲稱快遞有問題,或者自稱是超市提供優惠券,要求提供個人資料等。
研究生:一星期收一次詐騙電話
半年前來港的港大研究生Michael認為電話騙案在港常見,指一星期大概會收到一次詐騙電話。他數天前曾收到自稱警方的來電,因對方說話夾雜普通話及廣東話,故產生懷疑,「他又轉普通話,轉粵語,反正我就覺得很有問題,不像是正規的機構」。
他又說曾經有朋友在香港收到短訊,朋友按指示按下連結、輸入個人信息,以為能獲得超市優惠券。朋友後來發現連結為釣魚網站,最終取消了信用卡帳戶避免損失。
政府研留學生做問卷方得簽證 學生:麻煩但能提高意識
港大於上週四(16日)向學生發電郵,要求學生填寫警方提交的選擇題問卷,提高反詐意識,否則無法進入圖書館。Michael表示沒有印象收過相關電郵,認為做法可以,「可以試一下,畢竟是為同學着想」。另外,消息指政府正與內地部門研究,內地留學生需填好防騙問卷,方可獲發學生簽證。Michael認為雖然麻煩,但能提高防騙意識。
內地生曾遇快遞騙案 朋友圈互相提醒
三年多前來港、在港大就讀工商管理課程的汪同學同樣遇過電話詐騙。她兩年前收到電話,稱是快遞包裹內有「比較敏感的東西」,需要扣留,並要求她提交資料。她當時花了數分鐘才意識有可能是詐騙。
「因為我當時確實是有快遞,然後我買的是衣服。他也說了我購買的衣服裏面可能包含不合法的東西,因為當時我確實是有買這個東西,所以我就代入了。」
汪同學又留意到身邊不少朋友發朋友圈說遇到騙局,提醒朋輩多加注意。她認為香港的電話詐騙情況嚴重,又認為內地生來港會擔心被驅逐出境、扣留等,故詐騙分子會針對他們進行電話詐騙,「騙徒會用普通話說,然後會有一點香港的口音,如果你要他跟你講英文,他就會掛掉(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