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明日大嶼填海「從石頭爆出來」 政府自招民怨?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明日大嶼」計劃繼續成為施政報告的最大焦點,在土地供應短缺之下,特首林鄭月娥提出填1,700公頃的人工島,日後容納70萬至110萬人口,但由於被指造價過高、無顧及氣候變化水位上升等爭議,引來數千市民在周日(14日)上街示威抗議。
明日大嶼的填海構思,最早可追溯至1980年代,而林鄭月娥7年前擔任發展局局長期間,曾就填海選址作大規模研究,其後初步勾出中部水域人工島這個選項。整個項目萬事俱備,只欠政府一錘定音正式啟動,林鄭在施政報告中宣布開展項目,可說貫徹她一直以來對填海的立場。
其實在中部水域填海建人工島,目前最大的矛盾點在於只是「明日大嶼」這個項目仍欠成熟。翻查議會紀錄,政府本來曾計劃就填海1,000公頃的舊版方案進行策略性研究,但最終卻未竟全功,遑論有時間表、用途、資金等詳細方案,如今更急就章地大幅增加擬議填海範圍,難免令人有「無商無量」的感覺。

↓↓ 點擊睇圖.盤點施政報告2018重點 ↓↓

+10

八十年代起提出 商界倡自行出資填海

根據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上周公開的英國解密檔案內容,早在八十年代中後期,商界已有在大嶼山東部填人工島的構思,其中合和主席胡應湘於1986年起,明確倡議以私人出資再賣予政府的形式,在東大嶼進行大規模填海,甚至一度主張「密室迫宮」迫使政府規劃師同意方案,但被時任港督衞奕信拒絕。

根據解密文件,當時港英政府曾成立專責小組進行深入研究,而多名港英政府官員認為計劃過於龐大、成本過高,最後未有成事。隨後十多年間,有關東大嶼填海的討論斷斷續續,例如在1993年及2001年,規劃署都先後提過在大嶼山東部興建新貨櫃碼頭、在交椅洲一帶填海,希望最終把港島西、中部水域、北大嶼以至屯門連接起來,但基於環境等因素未有確切研究執行。

基於政府自2000年代起造地緩慢,土地供應出現斷層,在2010年,時任特首曾蔭權決意重啟填海,研究維港以外填海選址。2011年6月,曾蔭權親自乘坐直升機,視察7個可填海地點,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亦有陪同。

勾出「5+1」選項 「東大嶼」正式誕生 1,000公頃是討論主軸

在林鄭主理之下,土木工程拓展署同年7月啟動有關土地供應的研究,11月再連同規劃署展開公眾諮詢。2012年的初步報告指,公眾原則上支持「六管齊下」增加土地,包括填海,但強調須注意選址及環境問題。及至2013至2014年,即梁振英政府年代,當局勾出「5+1」的填海選項,其中的「+1」就是中部水域的東大嶼人工島。

在2014年1月的施政報告之中,時任特首梁振英正式提出興建東大嶼都會,並表示將展開策略性研究,初步建議在交椅洲一帶,建1,000公頃的人工島。規劃署在2016年發表的《2030+》規劃中,提出擬議的東大嶼都會亦是1,000公頃。因此,大眾對「東大嶼都會」的理解,一直就是那1,000公頃人工島,而非現時所說的1,700公頃。

這並非說填海計劃是鐵板一塊不能改,而是現實上,公眾對於舊有的1,000公頃都抱有不少疑問,政府仍未解答。到底填海資金從何而來?具體土地用途、規劃如何分布?如何解決海平面上升的問題?具體時間表又是如何?大量細節未能釐清之下,更大規模的1,700公頃填海方案在施政報告中仿如「從石頭爆出來」,難怪民意會反彈。

↓↓ 點擊睇圖.林鄭資助置業「大抽獎」 居屋、綠置居筍盤率先睇 ↓↓

+25

人工島研究曾被「拉布」所阻

政府的其中一個解釋,是政府一直想就填海展開研究,一有研究結果就可以向公眾解答種種疑難。事實上,政府曾在2014年11月,把中部水域人工島的策略性研究撥款申請拿上立法會。不過由於當時泛民和梁振英政府關係破裂,傘運導致泛民在議會發動「不合作運動」,而「三堆一爐」(擴建三個堆填區及興建焚化爐)等的爭議項目亦在審議當中,泛民在多個事務委員會持續拉布。

當時人工島研究仍未算是風眼中心,但已有爭議。時任立法會議員陳偉業批評,政府沒有交代詳細規劃及用途,亦未有就人工島計劃進行概念性的規劃研究及諮詢,就草草拿上立法會要求議員支持策略性研究。再加上當時的政治環境,中部水域人工島的策略性研究撥款亦被拉布拉倒,研究到今日都未能開展。

研究前就須有完整框架 「研究咗先算」欠說服力

不過這是一個「雞先定蛋先」的問題。既然政府明知中部水域人工島的爭議大,就更需要有清晰的說法,讓市民明白政府有完整規劃,不會讓項目「爛尾」。然而,政府今次卻以最差的擠牙膏方式,斬件式向公眾交代。

比如說項目造價高,初時政府消息指「四、五千億走唔甩」、其後又說工程可分二三十年攤分、到前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才表示「可考慮發債融資」云云;至於公眾擔心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政府只一味表示「研究完可解決」,解決方法卻欠奉;直至最新的解釋,又說可先填1,000公頃,其他700公頃填不填可再從詳計議。政府日日都有新解釋、新說法,自然令市民覺得,這個可能是香港歷來最龐大的基建工程,連政府自己都未考慮清楚,就先下結論要填海1,700公頃。

「明日大嶼」引起極大爭議,大批市民周日(10月14日)上街遊行。(資料圖片)

民疑未解便倉卒「加碼」 民怨火上加油

總而言之,在土地供應緊張的當下,明日大嶼填海可能有一定的現實需要,但一個如此巨型的項目,政府連原有的1,000公頃人工島方案細節都說不出個所以然,就突然再大幅增加擬議填海範圍至1,700公頃,只會徒添新的爭議。難怪就連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也指,政府決定「加碼」前,未有與小組交換意見,對此感到「詫異失望」。

明日大嶼計劃對香港影響極為深遠,政府連項目都未開始,就誤判民情,爆出爭議連連。日後到真要展開研究、拍板動工時又會否順利?你認為呢?

政策分析──填海系列:

【概述】一文睇清政府「5+1」填海選址 邊個喺你屋企附近?

【維港】林鄭倡有條件填海 「傳聞」只為一幢IFC?

【中部水域人工島】「大過沙田」的填海選址在哪? 林鄭7年前已有計劃

【欣澳】大嶼山欣澳填海停滯十年 另一段「八萬五」黑歷史

【青衣西南】青衣西南填海討論 時候錯場地錯 也許焦點都搞錯

【龍鼓灘】《無間道》傻強去收貨的龍鼓灘 為何擬大規模填海?

【馬料水】沙田居民反馬料水填海 只怕無敵海景變樓景?

【小蠔灣】大嶼山小蠔灣填海計劃停滯不前 只因中華白海豚?

【長洲】長洲南擬填海造島 香港「後花園」變「雜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