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線】報告批港鐵禮頓極依賴檢測表格 再證「紙上監工」失敗

撰文:潘嘉寶 黃偉倫
出版:更新:

港鐵沙中線紅磡站工程屢被揭醜聞,政府昨日(26日)公布獨立調查委員會中期報告,再一次揭示本港工程界繼當年鉛水風波及公屋短樁的「紙上監工」弊端。報告批評,港鐵及總承建商禮頓均極度依賴檢測表格(RISC Form),惟檢查日期和時間是否真確實屬疑問,填寫表格程序不夠嚴謹。委員會亦批評,港鐵、承辦商和分判商落伍,未有善用科技有系統地記錄工地數據,令人驚訝。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直言,無論政府或港鐵不應過份倚賴檢測表格,因為工人可能「出貓」,填上錯誤資料,應派人到地盤突擊檢查加強監督。

特首林鄭月娥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日(26日)交代調查沙中線中期報告。(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縱觀沙中線醜聞,不難發現與數年前屋邨食水含鉛,及約20年前公屋短樁案,政府與承建商在監管失控方面有不少相似地方。

政府2015年8月成立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同年10月開始進行聆訊,至翌年2月底,聆訊長達67日。當年報告批評,持份者包括水務署、房屋署、房委會、總承建商、分判商和持牌水喉匠集體失職,未能防範使用不及格焊料,審查制度淪為紙上制度,形同虛設。

另外,1999年至2002年期間本港接連被揭發多個公屋地盤出現短樁,短樁事件正正反映外判及判上判的問題,加上缺乏有效監察機制,「紙上監工」令房委會難以作出監管,確保工程質素。如今沙中線獨立調查委員會中期報告點名批評港鐵及禮頓出現監督問題,過份依賴(RISC Form),亦顯示當局未有與時並進,善用科技記錄工地數據,特別是沒有用以製備即日品質檢查記錄,令人驚訝。

錯誤假設凌駕事實  委員會感遺憾

委員會又提到,雖然每張檢核清單的底部均有批註列明表格是作螺絲帽安裝工程的事後記錄,但擬備這些清單某程度上是把錯誤假設凌駕事實,即錯誤假設螺絲帽已妥為安裝,但實際上卻沒有安裝任何螺絲帽。委員會對此感遺憾。另外,有相關人員未有透過不合格報告呈報剪筋問題,因而錯失從事件汲取教訓的機會。

港鐵制度易出現權責不清

報告亦揭露港鐵權責分拆的內部管治問題,港鐵委任了三名總經理一起監督沙中線,而三人中只有一人直接在港鐵負責該項目的整體管理,另外兩名總經理與港鐵工程總監有從屬關係。委員會認為這種關係容易導致權責不清,可免則免。而港鐵似乎不知道禮頓沒有按計劃監控施工質量,政府委聘的「運基」為項目的監核顧問,惟委員會同樣批評運基的表現令人失望。

至於如何改善現有問題,委員會建議港鐵及政府應檢視擔任項目管理及項目督導的人員所需之「勝任能力」,即糅合個人訓練、技術、經驗及知識等條件。另建議檢視查核工作及程序,以確保與項目相關的職員持續稱職。

《香港01》製圖

沙中線項目以「服務經營權」模式推行,即由政府與港鐵簽署委託協議,港鐵管理建造工程,再由港府批出服務經營權,租予港鐵營運。不過,委員會建議政府應考慮是否適宜再採用,抑或應恢復以往的「擁有權」模式。委員會亦建議政府考慮是否繼續由路政署署長負責鐵路項目,抑或另行開設新的鐵路發展署署長職位,專責有關事務,加強監管。

陳淑莊:必須到地盤突擊檢查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小組成員陳淑莊認為,無論政府或港鐵,都不應過份倚賴檢測表格當作即時記錄及監察,因為難以確保內容準確,工人有可能「出貓」,填上錯誤資料。她表示,港鐵及政府需派人到地盤突擊檢查,否則情況就如「考試有人出貓,但又捉唔到」。

對於政府提出使用更多不同科技,如記錄電子化,以改善工程質素,她認為,關鍵是工作人員的態度,假如根本不關注安全,即使有科技協助,亦會出現問題。陳淑莊又認為,增設鐵路署署長,可為路政署分擔工作量。但她亦稱,新設的職位、部門,需要有專業人才擔任,而且要有一定權力、地位,否則未必可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