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醫務所】不自覺想起衝突畫面或患創傷後遺症 傾訴陪伴減風險

撰文:麥凱茵
出版:更新:

近日社會氣氛緊張,有人或對近日事件感到不安。若大家無法自控地在腦海中不斷「回閃」(Flashback)事發現場的經過,或者頻頻發相關惡夢,便要留意是否患上「創傷後遺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如恐懼及不安持續超過一個月也未能回復應尋求協助。大部分的患者經過適當的治療後都可以康復。
根據醫學文獻指出,意外後有他人對患者給予支持和鼓勵,有助減低患上創傷後遺症的風險。要克服創傷後的精神困擾有四大重點,同時家人、朋友也有四個應與不應的做法,包括應該給予對方時間說出事件等。

立法會議員鄺俊宇對示威者送上擁抱。(資料圖片 / 李澤彤攝)

因為逃犯條例修訂的爭議,近月本港社會發生連串衝突事件,有市民在網上發帖文指每日發惡夢,夢見事發的經過;另有人指,經過事發現場便會出現心悸、無法呼吸的情況。如果情況持續超過一個月,或是患上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應尋求協助。

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副顧問醫生崔永豪的文章指出,創傷後壓力症是焦慮症的一種,當中又以女性較男性易患上,而事主在事件中身體受傷、差點喪命,產生強烈無助感等都會增加患上創傷後壓力症的風險。而創傷後遺症的主要病徵是事件的回憶不斷地闖入腦海,患者會迴避易使人聯想到創傷的情景,出現驚嚇、難以入睡等的表現。

創傷後壓力症有三大病徵:

1. 不能阻止創傷情景從夢境或突然闖入腦海的記憶中,即出現「閃回」(flashback)現象;
2. 開始持續出現神經過敏的徵狀包括容易受驚嚇、感到緊張、難以入睡。另外有部人是感到受壓,及憤怒。
3. 事主會嘗試所有可能勾起創傷事件的事物,包括害怕創傷事件在夢境內出現,而難以入睡。

病徵可以事發後六個月內出現

崔永豪也表示,有些患者會否定由創傷事件引起的心理問題,並會變得感情麻木、對事物失去興趣、遠離朋友、孤立自己,甚至會失去事件的記憶。另外,事主由創傷事件發生到出現病徵,可以長達數星期至數月的時間,但很少會超過六個月。

如何減低患上創傷後壓力症的風險?崔永豪提到,其他人的支援對事主是很重要;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中心也建議,事主可以向信任的人士,如朋友、家人表達他們的情緒,感受。

認知行為治療有助控制恐懼感 

治療創傷後壓力症,患者通常會接受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會讓患者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再次面對創傷事件,有助患者面對及控制恐懼感。而藥物治療方面,則會使用一種調節腦內「血清素」的藥物 SSRI。

 

 

金鐘連儂牆上有不少市民寫上打氣字句,為香港人互相加油。(資料圖片 / 盧翊銘攝)

四個方法幫助自己克服創傷後的精神困擾:

1. 接納自己的情緒,不要怪責自己;
2. 減少接觸令自己不安的畫面或資訊 ;
3. 找可信的朋友及家人傾訴,在安全感的環境下表達感受;
4. 避免獨留在家中或停止社交及康樂活動。

若大家察覺到身邊的人有精神困擾也可以提供支援。因為聆聽及陪伴是最有力的心靈良方。而大家也可以借助一個療癒的環境,尤其是親近大自然會令效果事半功倍。

▼四個家人朋友應避免的做法▼

✗ 別告訴對方你明白他們的感受
✗ 指出對方仍然生存是「幸運」
✗ 嘗試減低對方經歷事件的影響力,如「這都不是太壞」
✗ 建議他們控制自己,振作過來

 

▼四個家人朋友應該的做法▼

✓ 留意對方在事後會否出應行為上的改變,如工作表現較緩慢、多請假等
✓ 留意對方有否憤怒、抑鬱、失去興趣、喪失工作能力
✓ 給予對方時間說出事件的始末
✓ 在對方說話途中不應中途插嘴,或利用自己的經驗作例子

資料來源:青山醫院「創傷後遺症」小冊子

情緒支援求助熱線及網站: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735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生命熱線:23820000
生命熱線(青少年專線):23820777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24小時網上輔導:91012012(SMS)

利民會《即時通》:35122626

學友社學生熱線:25033399

協青社 24小時青少年服務熱線:90881023

香港輔導及心理學會:WhatsApp熱線 62181084 / 92383400  (英語及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