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者斥課程檢討報告小修補 徐立之倡取消「3322」平衡文理科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香港中學校長會今日(30日)舉辦教育論壇,與會的香港科學院院長、港大前校長徐立之建議,政府應改革新高中課程,以平衡文理科目,並進一步建議取消核心科目「3322」(文憑試中、英、數及通識四科取得最低成績)的硬性大學收生最低要求:「不能只由3322斷定香港的教育是否成功。」
對於早前課程改革檢討小組的建議報告,與會的資深教育學者林智中批評,當局的建議只是小修小補「貼膠布」,沒有回應學制問題核心,更認為建議屬不可行。

教育局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早前發表高中課程修訂諮詢文件。(資料圖片)

徐立之:數學科「高不成、低不就」

據目前制度,本地大學最低入學要求爲「3322」,即是考生必須在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四個文憑試(DSE)核心科目考獲相應等級,才能獲升讀大學的入場券。徐立之在論壇演講時提及,核心科目現時比較傾向文科,反而數學科則是「高不成、低不就」,因此他其中一項建議是透過取消「3322」入學要求,從而讓擅長不同領域的學生能有較大發揮空間,平衡文理科目比重,他說:「不能只由『3322』斷定香港的教育是否成功。」

惟徐立之同時強調,相關建議並非要改動整個DSE制度。談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時,徐強調,STEM不能取代中小學的科學及數學教育,而由於中小學沒有工程學科,所以稱為STEM,建議將相關課程改稱「科技創新教育」。

徐立之在論壇演講時提及,核心科目現時比較傾向文科,反而數學科則是「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建議是透過取消「3322」入學要求。(資料圖片)

學者:學制衍生「既不專,又不通」

中大教育學院客座教授林智中及曾榮光組成的團隊,早前就課程改革進行調查研究,在本年7月上旬進行9次焦點小組訪談,共有51名教師或校長參與;而於9月初則發信予於9月初發信邀請全港官立、資助及直資中學的校長參與問卷調查,並邀請經隨機抽樣60間中學的教師參與問卷調查,共接獲1,341校長與教師回應。

林智中在論壇間引述調查結果指,本港教學方式數十年來未有改變,均是利用試題操練考試,仍屬「傳統保守」;而新學制落實通識,高中選科更多元化,惟學制同時衍生出「既不專,又不通」的問題。

曾榮光(右二)說,大部分受訪校長及教師均認為通識科應維持現狀。(高仲明攝)

林智中解釋,相關問題與高中課程結構有關,過往大學收生重視四大核心科目,對其他選修科的重視程度不足,只有單一語言能力強的學生、科學能力特強的學生、文學能力特強的學生,均欠缺發揮機會,因而導致不少優秀的學生被迫要到海外留學。

教育局成立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本年6月28日發表諮詢文件,建議中學文憑試(DSE)通識科維持必修必考,維持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地位不變,但建議縮減四科課程和評估,又建議探討中文科說話卷及聆聽卷的去留。

林智中認為,教育局課程改革檢討小組的建議只屬小修小補「貼膠布」,沒有回應問題核心,他更認為建議屬不可行。林舉例指,部分中文能力較差的學生,都需要應付具備相當難度的DSE中文卷,這批學生容易脫節、被拋離。

曾榮光則補充,大部分受訪校長及教師均認為通識科應維持現狀,他概括報告結果指:「教改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