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死因|前環境副局長陸恭蕙:政治是主因 政府要更有野心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垃圾收費討論長達逾15年,先後經四屆政府處理,於2012至2017年在梁振英政府擔任環境局副局長的陸恭蕙亦曾是計劃「推手」之一,任內曾進行公眾諮詢。然而立法會《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在今年6月底的會議上,通過終止審議,計劃「胎死腹中」。
陸恭蕙接受《香港01》專訪時坦言,垃圾徵費是她任內最大力推動的計劃,經過多年亦未能實施非常失望,政治環境是觸礁主因,斥建制派聲稱政府無充分吸納意見講法:「無可能,都係政治手法」。她希望政府可更有野心並再作宣傳,重新將草案交上立法會。

垃圾徵費「死因研究」系列

垃圾徵費死因|前環境副局長陸恭蕙:政治是主因 政府要更有野心

垃圾徵費死因|建制憂地區民意反彈拒支持 發言相似民主派批拉布

垃圾徵費死因|淘大曾試行 居民嘆嘥心機 促政府分階段推行

曾進入「熱廚房」的陸恭蕙指,不少環保議題都要靠政府行為,鼓勵加入政府。(梁鵬威攝)

陸恭蕙:諗通晒先做 再等多十年都唔會發生

不少官員離任後都選擇「封口」避談往事,現時任職科大環境研究所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首席發展顧問的陸恭蕙卻相反,繼續推動環保項目之餘,談起環保政策仍侃侃而談。她憶述擔任環境局副局長時,任內曾出過一連串的藍圖,包括整體廢物的計劃。

她認為不少香港人已熟悉廢物處理要收費,亦有私人公司已就收費作準備,並向她反映對計劃落實無期感失望。「當然大家可以拗係唔係可行、徵費太少太多」,但她強調收費非市民不能接受,最後終止審議與整體政治環境有關。

陸解釋,或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垃圾收費是「喺任期內難做嘅事,或者有人會唔鍾意,佢哋就會耍」。她又指議員批評政府考慮不詳細是很容易,惟政策要真正實行才可繼續改善,「如果要話諗通晒先做,再等多十年都唔會發生」。對於有建制派議員聲稱通過終止審議的主因是政府未有充分吸納意見,陸恭蕙更直指「我覺得無可能,實在呢啲都係政治手法,都唔需要講太多嘢」。

經歷三人局長 非邱騰華任內優先政策

垃圾收費討論由2005年已由時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提出,至2018年才交上立法會審議,陸恭蕙就認為延遲是由於行政因素。「無一屆政府係萬能,局長會選擇一啲議題做」,她指廖秀冬當年沒有推行詳細計劃,只是表明希望做到垃圾收費。

在廖秀冬之後的前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未有將垃圾收費列為優先處理的政策,而「停車熄匙」則是其主力處理議題,他任內亦由設施上起步,提出興建污泥廠等。陸笑言至現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的一屆已是比較貪心,「空氣、廢物好多議題都出咗藍圖」,並決定推行垃圾收費。

倡再興建多一座焚化爐 處理量需大增

黃錦星一直強調垃圾收費是所有減廢政策的「火車頭」,陸亦同意其說法,並指「無收費大家會覺得無價值去做(回收)」,改變經濟才會繼續有人做回收工作。

陸恭蕙以上海早前實施垃圾分類為例,開始的首兩個月市民都大為抱怨生活翻天覆地;至人們習慣後便回復平靜。她相信香港實行垃圾收費後,「頭個幾個月係會有好多混淆,大家熟習咗就可以」;加上法例通過後有準備期,故她希望政府可再作宣傳。如政府重新提交草案上立法會,亦冀議員可盡快通過,「大家都講咁多年,立法會不如就通過咗佢啦」。

垃圾收費落實無期,堆填區又面對飽和問題,廢物應何去何從?陸笑言「綠色團體唔鍾意聽我講呢句說話」,認為有必要興建新技術的焚化爐,直言現時興建中的石鼓洲焚化爐亦「太細」,香港需要多一個焚化爐,「『轉廢為能』係最好,一起就應該起個5,000、6,000噸,希望政府快啲攞出嚟」。

我自己一直認為香港需要多於一個焚化爐,現在有一個興建中,但去到2024年亦未必可實施。不如大家實在一點,我亦希望綠色團體想想,香港是否實在需要一個「轉廢為能」的新技術。香港不如勇一些,我們應該計劃做一個5000、6000噸(焚化爐)。
陸恭蕙
陸恭蕙(左下)於2012至2017年在梁振英政府擔任環境局副局長。(資料圖片 / 吳鍾坤攝)

政府野心可以大啲

陸恭蕙任內曾制定《香港資源循環藍圖》,當中訂下不同目標,包括每日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由2011年的1.27公斤跌至2022年的0.8公斤。然而近年人均垃圾棄置量卻是節節上升,2018年人均垃圾棄置量為每日1.53公斤,更創有紀錄最高。

歸根究柢,是否當年所訂的目標太高?陸笑稱「當年畀人鬧唔夠快、唔夠勁」。她解釋當年是假設配套已完成,例如焚化爐可投入服務、垃圾收費已實施等,惟現時全部未做到;加上不少設施,如廚餘廠等在立法會審批時間較預計遲,當局亦沒有預計到全球廢物狀況因內地收緊廢物入口而有很大動盪,「所以好多嘢都會同原本『離行離迾』、有延遲」。

《香港資源循環藍圖》只涵蓋至2022年,當局或是時候再製定新一份藍圖。她認為現屆政府對各種設施何時投入服務等掌握更好,籌備時間亦更多,建議「時間表可拉得更準一啲,野心可以大啲」。

不少人覺得在政府工作太多掣肘,曾進入「熱廚房」的陸恭蕙,就反指不少環保議題都要靠政府行為,鼓勵加入政府。然而她認為公務員制度或未能配合,「我成日覺得好似行慢咗啲」,建議環保署署長職位應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