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回收中心新形象將登場 遍布全港18區 設賞罰機制增動力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社區回收中心外表沉悶,環保署在本年度起把資助改為常規化撥款,以合約委聘非牟利機構營運,服務覆蓋範圍遍布全港18區。綜合社區回收中心及環保署說法,22間中心將以簡潔、明亮、型格的形象登場,今年第四季起投入服務,部份回收物設每月最低回收量,並設賞罰機制。

社區回收中心禮品兌換機採購過程惹爭議 環保署屢改指引後煞停

社區回收中心新形象將登場 遍布全港18區 設賞罰機制增動力

▼目前部分社區回收中心外貌▼

+7

環保署在2020至21年度起,為原本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的社區回收中心提供常規化撥款,以合約委聘非牟利機構營運社區回收中心,數量由17間增至22間,預計新的社區回收中心可於今年第四季投入服務,合約期為28個月。

六機構續辦新社區回收中心

黃大仙社區回收中心由東九龍居民委員會有限公司營運,中心主任何其強表示,署方要求所有中心由招牌至門面均統一,每日服務時間較目前延長一小時至夜晚七時,周日及大部分公眾假期亦如常開放,但新舖裝修問題稍有延遲,新計劃下月先在舊舖試行,料11月再移師至新舖。

何稱,以往用廁紙、米等鼓勵市民回收,但據觀察發現逾七成市民不會換領,部分甚至不會申請成會員,主要希望廢料有回收渠道。他以塑膠回收為例,鼓勵居民分類回收,最高峰時一個月回收15公噸,但新中心沒有要求分類收膠。

至於大埔社區回收中心,亦繼續由環保協進會營運。總幹事邱榮光表示,以往成效不俗,原預計每月回收兩公噸塑膠,但最高峰時曾一個月回收30公噸,目前每月平均亦有約10公噸,相信新中心回收量可達標,期望改變形象、開辦廢物升級再造工作坊等,吸引更多人流。

設賞罰機制  增中心回收誘因

環團綠領行動首次營運社區回收中心,將進駐深水埗區。總幹事何漢威表示,新中心形象有別於街角回收舖,讓人感覺更光鮮及舒服,加上非私人公司營運,期望增加居民對回收信心及動力。此外,他指部分回收物設每月最低回收量,並設賞罰機制,若數量過低,將扣減服務費,若數量超出要求,則按百分比提供獎賞,有助增加中心的回收動力。他認為,中心沒有要求市民把塑膠分類回收,估計是希望增加便利度,但要達至教育用途,認為可以行多一步,鼓勵分類。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認為,現時中心空間小而不起眼,改善外觀是基本,最好加入廣為人知的標記如大嘥鬼,增加辨識度。他又建議參考坊間智能飲品膠樽收集機做法,讓市民利用八達通領取現金回贈,增加回收便利度及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