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年|多組數據看去年交通客量變化 幾輪疫情市民出行有不同

撰文:鍾妍 李家樑
出版:更新: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已一年,首宗個案患者與家人乘高鐵到港,政府於去年1月30日起,關閉高鐵西九龍站,並隨即實施出入口管制。除外防措施,本地方面亦要求學校停課、呼籲僱主讓僱員在家工作,及後再禁酒吧營業及晚市堂食,令市民出外機會大減。
一年過後,市民日常出行出現變化。《香港01》總結運輸署截至去年10月數據,本港去年首10個月整體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大跌約3成;跨境旅遊業全停下,出入境客次跌幅亦逾9成。
惟檢視多個月的市民出行數據,本港爆發第3波疫情後,政府即使推出更嚴格防疫措施,但公共交通工具總客量跌幅,卻未及第2波疫情時嚴重,而客量回彈的速度亦更快,嚴格的防疫措施,似乎未能減少市民外出。隨疫情變成「持久戰」,市民或許現抗疫疲勞,企業亦未有如去年初,大規模安排在家工作。

▼2020年首10個月公共交通工具總客量跌幅排名▼

+6

爆疫後公共交通總客量曾跌4成 十月已大幅收窄「失地」

《香港01》參考運輸署交通運輸資料月報數據,本港各類公共交通客量,去年1月約3.5億人次已是全年高位,到爆發第一輪疫情後,去年2月總客量急跌至約2.16億人次,按月跌幅達38%。在首兩輪疫情緩和後,各類公共交通工具6月總客量回升至3.1億人次水平。

比較2019年及2020年首10個月數據,第一波及第二波疫情發生時,去年2月至4月各類公共交通客量曾大跌4成,後來6月疫情改善後,按年跌幅曾收窄至19.3%。

不過去年7月及8月爆發第3波疫情,政府曾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不過措施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威力亦似有所減弱,該兩個月各交通工具總客量,分別按年下跌32.5%及38.5%。第3波疫情到去年10月有好轉,即使未如6月時出現「零確診」,但公共交通工具總客量,已回復到去年同期的九成水平。

第4波疫情下 市民出行未有明顯減少

《香港01》另翻查統計處《香港統計月刊(2021年1月)》發現,第4波疫情前巴士、港鐵鐵路、小巴等公共交通工具乘客量已開始回升,多個隧道車流量也回復至「正常」水平。而按Citymapper的出行指數,顯示港人在去年聖誕及新年假期時,未有減少外出。

乘客跌幅首3位的交通工具均屬港鐵公司,當中機場快線客量跌8成。

機鐵客量受重創 港鐵11月客量不跌反升

眾觀各類交通工具,乘客跌幅最大的首3位,依次為機鐵、輕鐵及港鐵其他鐵路線,其中機鐵客量按年跌約8成,輕鐵按年跌34.5%,港鐵其他路線則跌34.3%。按港鐵網頁的本地服務乘客量統計,11月及12月的客量分別為1.14億及9,299萬客次,11月客量曾按年上升3.66%,惟12月隨第4波疫情惡化,港鐵客量即較按年跌24.5%。不過2019年11月,因反修例運動,曾導致東鐵線於該月停頓數天,令乘客大減。

雖在禁酒吧及禁晚市堂食措施下,的士晚上客量大減,但據運輸署數據顯示,的士客量按年跌幅約23.4%,為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中,跌幅最少。

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地出行受限,機管局數字顯示,去年12月旅客數量按年跌98.4%。(資料圖片/羅國輝攝)

▼疫情下飛機「滯留」停機坪(5/2020)▼

+17

機場全年少87.7%旅客 拖累青嶼幹線少逾4成車

政府於去年3月25日凌晨起,禁止所有非本港居民從機場入境,多國亦減少航班來往,據機管局最新去年12月的臨時統計數字,去年本港機場12月僅有9萬名旅客,按年下跌98.4%,而過去一年整體跌幅為87.7%。航空貨運量則尚算能勉強維持,2020年全年航空貨運量僅按年下跌7%。

機場客運量流大減,拖累接駁機場的道路及交通工具亦大受影響。按運輸署數字,青嶼幹線於去年首10個月,總行車架次為1,657萬,按年下跌44%;而機場快線客量亦跌8成。

為加強控制來往香港與內地人流,政府於去年1月尾至2月初,暫停多個陸路管制站的客運通關服務。目前陸路跨境客運只剩下深圳灣及港珠澳大橋口岸可以使用,措施令本港整體出入境旅客大跌約9成。然而來往兩地的貨運影響則不大,進出本港的貨車跌幅不足6%。

據運輸署數字,深圳灣管制站雖繼續有客運來往,但抵港及離港人次,於去年首10個月按年跌88.8%及89.5%。數據上亦可見,去年5月及6月香港疫情開始緩和時,抵港人次曾比離港人士更多,但至7月第3波疫情爆發,則變回離港人次較多。

▼1月25日凌晨 佐敦受限區域封區令解除前情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