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東發大廈C座現垂直傳播 袁國勇:6、7號單位居民須撤離

撰文:黃偉倫 黃金棋
出版:更新: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當中東區亦錄多宗個案。北角錦屏街東發大廈C座截至今日(27日)共錄得13宗個案,日前被納入強制檢測。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日下午(27日)則會到東發大廈C座視察情況。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及環保署人員到場。歐家榮稱,發現6、7號單位或現垂直傳播。
袁國勇則表示,6號及7號單位共用天井,如相關單位的居民仍留在屋內有危險,會盡快撤離居民。他不排除更多個案出現,有更多居民須撤離,又呼籲該大廈的居民現時盡量關緊天井位置的窗戶,只開抽氣扇,而開抽氣扇時勿將門關上。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於記者會上表示,東發大廈有13宗個案。歐家榮於視察後稱,該大廈強制檢測日期為1月26至28日,昨日(26日)採集到的樣本中,發現有5宗初步陽性個案,連同現時8宗確診個案,已累計有13人染疫。當中共有8個單位受影響,涉及6樓層,包括2樓有兩單位5病人、3樓有一單位一病人、4樓有一單位兩病人、8樓一單位兩病人、10樓有兩單位各一名病人;以及15樓一個單位一名病人。

歐家榮解釋單位分布在不同座向,當中7個單位座向為5至8號單位,包括5號單位有一個、6號單位有兩個、7號單位有3個、8號單位有一個。從發病時間而言,6號單位及7號單位有垂直傳播的可能。

環保署空氣科學組首席環境保護主任梁啟明則表示,已進入兩單位視察,所有喉管完好無缺。然而結構上每兩個單位共用一個天井,而天井是四面密封,而廁所及廚房的抽氣扇均是向天井排放,有機會造成「煙囪效應」。

袁國勇指出,第四波疫情一度回落,但現時又反彈,估計是地盤群組將病毒帶入社區。而東發大廈有56年樓齡,7年前曾換喉管,但設計不理想。他指向東方向是5至8號單位,出現垂直傳播。單位有共用天井,而天井非常狹窄,如住戶關窗開抽氣扇,熱氣容易向上升造成垂直傳播。

他又指,住戶反映廁所會聞到臭味,相信由天井位置傳來,如6號及7號單位的居民仍留在屋內面有危險,希望盡快撤離;同時希望民政處可為大廈每個單位進行檢測。不排除更多個案出現,有更多居民須撤離。他又呼籲,市民有輕微病徵要立即檢測,避免病毒傳播,因「始終北角區算舊區,同油麻地有某程度相似」。

袁又引述居民代表指,大廈有7至8個單位有劏房,雖然現時個案不涉及劏房住戶,惟不知他們有否進行檢測。他解釋指C座有400多人,惟已檢測只得217多人,「可能仲有一半居民未檢測,會唔會包括劏房居民都唔清楚」。而由於B及D座未找到有病例,故即使有共用天井亦暫時未須撤離,亦未可強制居民進行檢測。

被問到北角區是否須仿傚佐敦等「封區」,袁回應指須視乎病例增加的速度,「當病例增加速度好快,任何可能性都不會排除」。他又稱,曾與歐家榮商討各種可能性,現時會分析數據,再決定是否更嚴厲的措施。

未獲撤離的住戶可怎樣自保?袁國勇認為天井位置很多垃圾,衞生情況不理想,建議住戶盡量關緊天井位置的窗戶,只開抽氣扇,而開抽氣扇時勿將門關上。惟他承認「呢啲方法唔保證絕對安全,但呢個階段無更好方法」。

住戶陶先生近年遷進東發大廈C座,他表示鄰居衛生情況理想,亦不見有劏房。對於大廈爆發疫情,他表示唯有「小心啲」,不過平日甚少外出,一般留家看電視,即使封鎖大廈亦不會太不便,但會事先購買杯麵等食物預備。

菲律賓裔的Jinno同樣居住在東發大廈C座。他表示,之前並不知大廈有確診,但今日進出時發現大批傳媒在大廈外守候,在詢問後方得知情況。他坦言擔心疫情,平日甚少外出,並希望不會封鎖大廈。

在大廈對面街經營辦館的施太坦言擔心疫情,除了戴口罩及勤洗手都別無他法。她直言,不希望政府封區,「手停就口停」,幸而主要售賣乾貨,可以如常放於店舖,只有雪糕等食物「麻煩啲」。

▼1月28日起 延長在食肆和表列處所的等防疫措施7天▼

+9

▼1.25麗港城5座爆疫▼

+8
+6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