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劉宇隆稱重症較去年高峰少 非脆弱人群可多外出「拼經濟」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新冠病毒社區整體活躍程度近月持續上升,最新有兩宗兒童感染新冠嚴重個案。聯合科學委員會主席、港大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表示,現時新冠病毒在社區的活躍程度比去年高峰期高,但出現重症的嚴重個案較少,他認為病毒對社會影響愈來愈輕。
劉宇隆又指,健康的市民日常已無戴口罩外出必要,至於是否接種新冠疫苗,他指高風險市民可考慮接種,但稱個人決定,又笑言市民可以多外出「拼經濟」:「無病無痛嘅人可以正常生活,困喺屋企好慘㗎真係。」
劉宇隆表示,近期新冠病毒在社區的活躍程度有上升趨勢,提到上周本港大廈的污水檢測樣本,病毒量達每公升70萬拷貝,比去年最高峰的40萬拷貝更高。
傳播多但重症較少 劉宇隆:病毒對社會影響愈來愈輕
不過,劉指雖然新冠病毒的社會傳播比去年多,但染疫出重症的嚴重個案,卻比較少,認為病毒對社會的影響愈來愈輕。
人類T細胞每次感染都會受「教育」 每次感染徵狀會比上次輕
劉宇隆又指,現時每個人「點都會中一次(新冠)」,加上人類對病毒的抗體並非永久,因此仍有機會感染第二、三次。不過,人類的T細胞比較「長命」,每次感染都會受「教育」,因此每次感染的徵狀的會比上一次輕。
劉宇隆並指現時流行的變異株,都是Omicron的分支,若無大變異,難以逃脫人體的免疫細胞,預期新冠病毒未來兩年對社會的影響會續變輕,有如其他冠狀病毒的趨勢。
脆弱人群要保障自己 健康市民可多外出:無病無痛困喺屋企好慘㗎
他又指,健康的市民平時已無戴口罩外出的必要,有病徵時戴口罩、注意個人衞生即可,以做到「保護自己,保護他人」,而「脆弱人群」則要保障自己。他又笑言市民可以多外出「拼經濟」,「無病無痛嘅人可以正常生活,困喺屋企好慘㗎真係」。
免疫功能缺、癌症等風險高人士可考慮接種疫苗
至於市民是否仍需要接種新冠疫苗,他指一些有免疫功能缺損、癌症、腎衰竭等的人士,感染病毒時出現重症的風險較高,這類人除了首次接種疫苗,之後可每半年接種一次,達致保護作用,但稱是否接種疫苗,屬個人決定。
提到有近期有兒童除新冠病毒外,感染多種病毒導致重症,劉宇隆認為情況一直都有,個案數目增多是由於檢測各種病毒的手段亦增加,又表示多種病毒感染,「一定會痛啲」。至於部分罕見的病情,例如腦災,他認為或與先天免疫力缺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