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租管|報告揭工廈天台亦違規建劏房 長者獨居50呎板間房10年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政府委任的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周三(31日)向政府提交最終報告。報告估算,全港約11萬間劏房中,有超過4,000間是天台屋,至於環境更細的床位或閣樓,亦有逾400間。
小組為劏房進行的調查中,更揭露了劏房的各種問題,例如有逾半劏房不曾有任何維修或保養工程,亦有個別劏房不設窗口,有劏房雖然設有窗口,但有1.7%卻不可打開。而在有簽訂書面租約的劏房中,當中近半不提租期。
調查亦揭露有長者獨居在唐樓板間房長達10年,其居位面積不足50呎,即連一個標準車位一半都沒有。該長者亦無正規書面租約,只靠口頭承諾亦無法打釐印。而除了地舖、工廈被改建劏房外,甚至有人連工廈天台亦不放過,將之改裝成劏房,安全性、合法性均存疑。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提交的報告估算,全港約11萬間劏房。(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1

港九新界都有劏房 至少11萬間

報告估算,在2020年,全港有約100,943間劏房,當中有22.6萬人居住,平均每個單位被分間成3.38間劏房。若計及板間房、閣樓、太空倉、床位及天台屋,全港更估計有110,008間劏房,其中天台屋估算有超過4,000間,而板間房亦佔3,415間。

研究報告指,港島、九龍和新界都有劏房,當中以九龍區最多,劏房戶多達6.8萬,佔全港劏房住戶6成;其次則為新界,劏戶住戶數目達2.6萬,佔整體約2成。

調查發現,有92.7%的劏房有設有廚房,但卻有一成要與廁所合併,即俗稱「廁廚共用」。(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一成劏房廚房「廚廁共用」 有窗但不可打開

研究指出,雖然99.3%劏房都設有廁所,但當中有近2成都要共用;另外,有92.7%的劏房有廚房,但卻有一成要與廁所合併,另有17.3%雖然與廁所分開,但要與其他住戶共用。另外,即使有95.9%劏房有窗口,但當中有1.7%的劏房窗口不能打開。

此外,有逾半劏房不曾進行任何維修或保養工程,更有9.3%住戶指劏房滲水或漏水嚴重,甚至0.7%人指漏電或停電的情況嚴重。

報告估算,全港約有160個床位劏房。(資料圖片)

兩成租約無打釐印 約半租約不提租期

在租約方面,雖然85.2%劏房租戶有簽立書面租約,但有23%人無打釐印,故事實上並無保障,而有6.3%的劏房戶更沒有租約。

報告亦提及,在有簽租約的住戶中,當中只得約一半有提及租期,亦只有約兩成訂明了哪一方負責維修和保養等。另外,在租約訂明的租期中,雖然約六成訂明為一年以上至兩年,但有2%僅得6個月或以下。

劏房租管|小組倡限加租幅度 須參考差估署租金指數 上限15%

劏房租管|調查揭有10萬個劏房逾22.6萬人居住 月租中位數近5000

劏房租管|加租指標經常高於通脹率 不設起始租金或致業主先加租

劏房租管|團體憂幫倒忙 佘慶雲:不適合投資已決定賣劏房

劏房租管|住戶嘆租金佔收入八成 批加租上限過高:唔知住戶痛苦

劏房租管|報告揭工廈天台亦違規建劏房 長者獨居50呎空間10年

長者獨居板間房十年 平台被「一劏十三」

研究揭露,有老人獨居在唐樓板間房長達10年,他的單位被「一劏六」,居位面積不足50呎,即連一個標準車位的一半都不及。除了沒有獨立廁廚外,他亦沒有一份正規的書面租約,租約只靠口頭承諾,更無法打釐印。

除了一劏數戶外,研究更發現,有人一劏十多戶。資料顯示,在住宅大廈平台中,竟改建成13戶人的居所,並要共用廁所。有一家三口屈居在其中一個略大於50呎的單位中,至今已居住了7年。即使有租約,但卻無打釐印。

報告發現,在一幢住宅大廈的平台中,一層變成了13戶人的居所,並要共用廁所。(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地舖改建劏房 工廈天台亦被改建

此外,研究亦發現,有人懷疑違法改建劏房出租。有地面商舖被「一劏六」,一家三口住在少於100呎的「劏舖」長達6年,亦有單身人士住在大於20呎的空間,前者的租金更高達5,100元,佔了一家收入逾50%;後者亦未能成功申請公屋。

工廈單位改作住宅用途乃屬違法,但有人更達工廈天台亦不放過,將天台改裝成劏房,月租高達5,800元。 更有鄉郊寮屋被「一劏二」分租,需要共用廁所。

團體:應設立住屋標準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成員陳穎彤表示,現時業主「越劏越離譜」,除了工廈或工廈天台被分間劏房外,寮屋的情況亦一樣,「一間寮屋比人劏成6、7間房都見過。」她批評,小組報告未有提及住屋標準,難以解決劏房住屋環境惡劣的困境。她再重申,若無「起始租金」,劏房租金只會一樣高昂,擔憂租管只會變成「治標唔治本」。

至於小組報告指出,有八成劏房設有獨立電錶及獨立水錶,陳穎彤質疑有關數據的真實性,「根據我哋觀察,十間(劏房)得一間有獨立水電錶。」她估計,相關水電錶可能只是業主自行安裝,並非符合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