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新常態下的專題研習  陳黃的博物館

撰文:校園投稿
出版:更新:

大家有沒有想過香港會出現「都市傳說博物館」、「穿越博物館」、「奶茶博物館」?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中二級同學於專題研習中,嘗試把這些創意展現出來!

+3

專題研習作為教育局課程發展綱要中其中一個關鍵項目,是學生在中學階段不可或缺的一個學習經歷。學校於2019-20年度起,將校內跨學科專題研習改革,新的研習主題為「我們的博物館」。藉此研習,學校希望學生能博古通今,放眼世界。

研習活動由全校老師帶領所有中二級學生進行,學生會經歷跨學科課堂教學、大講課、小組研習、博物館參觀等學習活動,嘗試運用所學,融會貫通,並以小組形式設計「我們的博物館」。此外,研習內容還包括製作博物館小冊子(文字報告)、博物館外觀圖及平面圖、博物館模型等等。

「我們的博物館」專題研習支援本校校本課程四大目標,包括C Creative富於創意、W Well-rounded發展全面、S Self-regulated自律自主及F Far-seeing具備視野。學生能透過不同學科的知識去解決研習中遇到的難題,打破舊有以學科主導的學習框架,讓學生發展高階思維及創意(C Creative),提升多元才能及人文素養;培養學生高層次思維、解難能力、創意思維與協作能力(W Well-rounded);並能從學習、思考別人的設計過程中,提升自我思考能力及自學能力(S Self-regulated)及透過參觀不同的博物館,學生能跳出課室,擴闊學習視野(F Far-seeing)。

由於疫情期間的防疫措施,令外出參觀難以進行,師生間於校內進行溝通協作亦困難重重。然而,本校師生均希望能克服障礙,在種種限制下,亦能於新常態中繼續學習。學校特將全體中二級學生分為24組,每組安排一位教師作為小組導師,支援學生進行不同研習活動。一個不一樣的專題研習經歷,就在這個不一樣的新常態中啟航。

研習活動的第一個階段為「灌溉期」,學生於不同學科之中學習所需的基礎技巧。在網課中,學校課程發展組負責統籌各科進行專題研習教學活動:中文科老師教授學生撰寫參觀博物館申請信的技巧、英文老師則引導學生利用5W1H六何法構思訪談問題,綜合人文科老師教授學生手繪心智圖、腦筋激盪、比較法等思考方法。課程發展組統籌老師亦舉辦了三次全級網課,教導學生專題研習的技能(如訪問、考察技巧)。學生在以上活動中,裝備了進行專題探究的基礎能力,以迎接下一個階段——「成長期」。

第二階段「成長期」的「重頭戲」,是進行博物館考察活動。學生需要自行設計一條路線,參觀數間博物館以完成小組任務,包括進行參觀、訪問及資料蒐集等學習任務。在疫情下,學校將原訂安排的外出考察博物館活動,改為在校內不同角落,透過擴增實境及虛擬實境(AR/ VR)技術,引領學生自行參觀世界各國的虛擬博物館(如大英博物館、梵高博物館、羅屋民俗館、香港太空館天文公園、香港科學館:機械人的五百年專題展覽等等)並完成研習任務。受過訓練的學生導賞員負責向師生講解不同博物館的特色,引領學生學習不同地方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全球視野。學生亦能透過訪問導賞員,增進訪問技巧及溝通能力。

第三階段是「收成期」。學生在經歷了首兩階段的學習活動後,就要在小組導師的帶領下,設計自己構思的博物館。除了博物館的主題及簡介外,學生亦要思考博物館的選址、創辦博物館的意義、繪製博物館的外觀、撰寫館藏介紹及創辦人的願望等等,並製作簡介短片向其他同學匯報。任務雖然艱鉅,但在同學的努力下,「都市傳說博物館」、「穿越博物館」、「奶茶博物館」及「甜品博物館」等別開生面的博物館就面世了。

努力過後,等待他們的是老師的欣賞及嘉許。學校專題研習活動設有最佳演示團隊奬、最佳博物館建議設計大奬等奬項。此外,還設有最佳專題研習過程大奬,表揚在過程中付出努力的同學。如疫情紓緩,學校更會帶領得奬組別,前往不同國家/地區欣賞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欣賞廣闊無邊的人文世界,探索更多無限可能!

中二級的同學羅俊鵬表示,「因為疫情關係,不能外出參觀博物館確實可惜,但亦感謝學校準備了很多虛擬博物館供我們考察,令我獲益良多。」另一位同學梁焯穎指出,「感謝小組導師的帶領及指導,使我們能深入思考展品的深層意義,令同學們能投入學習!」

但願疫情快些過去,讓陳黃師生能遊歷更多博物館,感悟人文世界之美!

(內容由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提供)

歡迎所有中學、小學及幼稚園投稿至「01校園」,有意投稿者可將文稿及照片經電郵傳送至campus01@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