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之愁・二|憂朋輩舉報而噤聲 成官方欲動員力量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經歷近兩年的政治和社會巨變,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後,對於從內地來港的「港漂」來說,是多一分親切,還是少一分自由呢?
一直研究「港漂」議題的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葉蔭聰認為,比起新移民群體,「港漂」與香港社會存有區隔,相信這是順從官方的管治邏輯,更方便管控。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閭丘露薇指出,「港漂」關心本土社會運動的代價愈來愈大,近年更有朋輩之間的舉報,令許多人不得不噤聲,不敢表達意見。
他們分析,「港漂」或成建制派及中央想要動員的新力量,但成效未必如官方所願。

「港漂之愁」專題報道:

港漂之愁・專頁|不同政治光譜的得與失 憂朋輩舉報 官方欲動員

港漂之愁・一|社會政局風雲詭譎 「紅、黃、藍」港漂的失語

港漂之愁・二|憂朋輩舉報而噤聲 成官方欲動員力量

港漂之愁・三|港府留不住人才 逾半外地生畢業一年後離開

葉蔭聰認為,不少「港漂」有自己的圈子,自得其樂,未想過融入本地社會。(梁鵬威攝)

葉蔭聰研究「港漂」社群多年,他指這群人從內地來港讀書、工作,大多來自中產以上家庭,學歷等文化資本相當高,在港從事專業管理或輔助專業管理的工作。

他認為,與新移民不同,「港漂」初到香港時,未必要尋找本地的資源或援助,對本地社會的需求和聯繫也相對較少,「有些人很自得其樂,不需要融入本地社會。」

2019年11月7日,中文大學畢業禮,有內地學生邊唱國歌邊舉刀指嚇在場的人。及後他獲律政司撤控,簽守行為。(資料圖片 / 胡家欣攝)

區隔港漂 順從內地政治邏輯

葉蔭聰指出,不少「港漂」剛剛來港讀書時就接觸到「香港內地學生聯合總會」(CSSA)等有內地官方背景的組織,源頭上已與本地生區隔,「如無CSSA,他們來到香港就更需要和本地學生接觸、交往。」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葉蔭聰研究「港漂」社群多年。(梁鵬威攝)

在就業選擇方面,「港漂」多傾向尋找有內地背景的公司,亦更容易獲聘。葉蔭聰說:「這群人不一定很融入本地人的網絡和生活,多年來有自己的圈子,讀書、就業都存在有形無形的區隔。」

葉蔭聰認為,北京政府也不想「港漂」過於融入本地社會,很大程度上是希望作出分隔,這順從了中國政府一直以來的管治邏輯,尤其相比外國,一國之內的香港,有更大能力去控制這些流動的團體。

1995年從內地移民來港的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閭丘露薇指,她接觸許多「港漂」學生,從2014年到2019年的社會運動後也有明顯轉變。(盧翊銘攝)

1995年從內地移民來港的閭丘露薇坦言抗拒「港漂」一詞,因為自外地來香港的人,與到北京的「北漂」不同,毋須面對戶籍等種種不公平。但她認同本地社會與「港漂」存在區隔,她接觸許多「港漂」學生,從2014至2019年也有明顯轉變。

2014年雨傘運動爆發時,大部份內地生會感好奇,並到現場觀察,閭丘露薇透露,當時內地學生若參與到政治運動中,最多只會收到「口頭警告」。

支持社運 遭國安拘捕「電視認罪」

但到了2019年,內地學生所面對的風險和後果完全不同。有公開表達支持香港社會運動的「港漂」學生,返回內地時被國安拘捕,更要「電視認罪」。閭丘露薇說,地方公安會致電警告,朋友、同學更會互相舉報,「整個政治環境已經完全不同,大家對社會運動的反應也不同。」

除了中港兩地政治環境發生變化,她更認為與2008年後中港矛盾逐步升級、當局刻意削弱內地人對香港的好感有關,「可以減少內地人出於感情上的原因而支持(香港)社會運動。」

閭丘露薇的微博已被封鎖,不能再發言。(盧翊銘攝)

根據葉蔭聰的觀察,過往的「港漂」組織少有就香港政治事件表態,但在2014年的雨傘運動爆發後,微信公眾號「港漂圈」等群體多次發表「反佔中」、支持人大831決定等文章,「當時大家好清楚看到,這些組織的政治作用。」

微信公眾號「港漂圈」2014年宣傳建制派發起的「反佔中」集會,之後雨傘運動爆發後,發表的文章愈來愈緊跟內地官方主旋律。(勞顯亮攝)

流動性高難培植 港漂聲音愈趨單一

儘管「港漂圈」已然在政治上有了明顯的傾向,但葉蔭聰不認為這代表眾多「港漂」的政治傾向。2014年也有「港漂」自發建立Facebook 專頁「內地生撐香港」,多次表達支持香港社會運動的聲音。到2019年的社會運動,「港漂圈」等「港漂」社交媒體帳號已完全緊跟內地官方的聲音。

葉蔭聰指出,「港漂」群體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組織,如2019年,海外曾出現中國留學生「踩場」聲援香港的活動,運動的中心香港卻相對較少。

2020年8月,有內地學生在《蘋果日報》刊登廣告,支持香港的自由民主。(勞顯亮攝)

葉蔭聰分析,一方面可能北京政府暫時未必想營造一個強大的撐政府「港漂」聲音,另外亦有可能是「港漂」流動性高,許多精英在港工作幾年就離開,以至於培植的難度也相應提高。直至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建制派大敗,才令中央和建制派意識到挖掘新支持力量的重要性,與內地關係緊密的「港漂」自然成為一種選擇,「但要變成群眾組織,沒有那麼容易。」

閭丘露薇指,官方一直想動員「港漂」的力量和資源,影響香港的政治和社會,但多少人響應則難以估計,成效亦未必如官方所願。

2021年4月15日,《環球時報》報道指,兩名在港讀書的內地學生,在內地被捕,案情指他們支持反修例運動。(環球時報)

重溫「簽證黑中介」系列偵查報道:

簽證黑中介|揭中介助港漂簽假合約假出糧 騙入境處續簽IANG簽證

簽證黑中介|港漂保險經紀跑數續IANG簽證 疫下入境處批出跌三成

簽證黑中介|假資料騙衞生署供應防疫裝備 內地來港豁免隔離

上文節錄自第270期《香港01》周報(2021年6月21日)《社會政局風雲詭譎 「紅、黃、藍」港漂的失語》專題報道。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7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尖端科技」劃入國策 如何借勢打造世界新矽谷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香港人能視而不見?

神舟十二號載人升空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太空站

手作之魅:興趣化成生意 產業鏈漸成形

讓玩家「管治世界」 區塊鏈顛覆傳統遊戲模式?

把搜尋變成對話 語言AI恐承襲人類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