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列波士頓龍蝦入「避免食用」 級別 原因同一種鯨魚有關

撰文:廖文謙
出版:更新:

海洋生態再響警號。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將於明天(14日)更新《海鮮選擇指引》,並首次將原屬建議食用,綠色級別的波士頓龍蝦降級至避免食用的紅色級別。該會表示,波士頓龍蝦的捕撈方式及地點對面臨絕種的北大西洋路脊鯨構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希望消費者在購買及食用海產時,避免選擇波士頓龍蝦。

鯊魚、紅衫魚及鰻魚同列「避免食用」 級別

《海鮮選擇指引》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所制定,依據海鮮的數量、捕撈海鮮的影響及管理等準則,將超過70種本地常見的海鮮品種,分別納入「綠色 — 建議」、「黃色 — 想清楚」和「紅色 — 避免」三個級別。

最低級別的「紅色 — 避免」代表該海鮮的捕撈及養殖方法都對生態造成嚴重的影響,消費者現階段應避免食用。現時納於該級別中的海鮮還包括鯊魚、紅衫魚及鰻魚等。

捕撈網具害死大西洋露脊鯨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主任王希允指,將波士頓龍蝦列入紅色級別並非因其數量大幅度銳減,而是因為波士頓龍蝦的捕撈方式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北大西洋路脊鯨,構成嚴重的生存威脅。

王希允解釋,波士頓龍蝦主要透過陷阱網具來捕撈,惟網具的繩索有機會纏繞到北大西洋露脊鯨,導致其受傷甚至死亡;再者,波士頓龍蝦的捕撈路線亦與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棲息地重疊,因而造成嚴重的誤補情況。據統計,於1994年至2010年間,因漁業繩索而誤補的北大西洋露脊鯨便有30隻。她表示,消費者可轉而選擇屬於綠色級別的澳洲龍蝦。

+6

另一方面,WWF發現,一些海鮮產品包裝上的資料未算齊全,令消費者在購買海鮮產品時,無法透過足夠的產品資訊去挑選出環保的海鮮。有見及此,該會已與部分超市及網上零售商合作,在產品包裝上提供更全面的資訊,如海鮮的品種、捕撈的方式及來源地等,以供消費者參考及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