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解散|政治氛圍掀解散潮 23工會主動解散 較去年全年增11倍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有逾9萬會員、為本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的教協今日(10日)宣佈解散,事實上,前年反修例運動後,本港一度激起新工會登記浪潮,但隨著政治環境轉變,工會解散潮早已捲起。勞工處回覆《香港01》指,截至本月初,今年共接獲23個工會撤銷登記申請,與去年僅2宗申請相比,增幅近11倍,而同期勞工處僅接獲9宗新工會申請,較前年4,289宗出現斷崖式下跌。

《香港01》向部分解散工會了解,有人指在現今政治氛圍下,因無人接捧或有壓力而解散,亦有人表明解散無關政治。學者形容,工會及民間團體可凝聚基層看法及訴求向政府表達,一旦工會數目減少,長遠勢礙窒基層話語權。

根據勞工處資料,截至8月1日共有23個工會撤銷登記,與去年僅兩個工會取消登記相比,增近11倍,至於2016至2019的撤銷登記數目,僅分別為3、4、4及5個。

會長馮偉華宣布解散教協 將啟動相關程序

新公務員工會於2019年反修例事件中成立。(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15個解散工會去年始成立

23個解散工會遍布多個行業,如公務員、醫療行業、資訊科技行業、社工等,亦包括早於今年年初宣布解散的「新公務員工會」。《香港01》發現,23個解散工會中有15個在去年始成立,解散之快,與一般工會深耕細作吸納會員以壯大工會傳統大不同。翻查資料,新公務員工會當時在社交平台解釋,公務員宣誓一事,或令工會理事無法留任在政府,加上現實環境故作出解散決定。

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表示,在現今社會氣氛下,有工會因「無人接棒」無奈解散,(資料圖片)

其中一個今年解散的工會「香港電子科技人員協會」,為職工盟屬會,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稱,據其了解,解散原因為後繼無人。他認為,頭7個月取消登記數字雖較上年增加,但佔整體工會比例仍相對少,明言在現今社會氣氛下,有部分工會幹事決定移民、出現「無人接棒」情況,因而無奈解散,亦有工會感改變社會空間收窄,「搞嚟都無謂」。

香港公務員總工會三屬會解散 馮傳宗:與政治無關

另外,今年取消登記的房屋署屋宇事務助理協會、房屋署總屋宇事務助理協會及房屋署屋宇事務助理職系總會,皆為香港公務員總工會屬會,主席馮傳宗回覆查詢時指,上述三個工會解散與政治氛圍無關,只因該職系工作性質緣故,隨年月過去,目前政府內相關職位僅剩個位數字,故決定解散。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香港民研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資料圖片)

僅接9工會申請 學者:基層失平台 難表達意見

至於申請數字方面,截至今年7月18日,勞工處資料顯示,接獲9宗工會申請,較去年4,289宗申請大跌,惟目前仍有3,171宗新職工會登記申請正在處理中。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香港民研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認為,目前社會氣氛下,多個行業已陷入「低潮」,相信政府一連串的拘捕行動,亦讓民間團體感受到壓力。他認為,目前解散數量仍不算多,部分萌生退意的組織亦未必「正式入紙」,過去1、2年間,各界為搶佔功能議席,很多新工會因而成立,惟在完善選舉制度通過後,部分工會變相存在意義不大。
鍾說,一個公民社會越活躍,便有越多民間組織,但當社會越封閉時,工會無甚可為,便會解散,影響社會長遠發展,「公民組織、工會可以聚集到基層睇法、權益、態度,再從而向上層展示,遊說」,如果失去平台表述,個體基層員工難以有組織地表達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