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鏈球菌︱一文看清病徵、感染途徑 專家警告死亡率可高達30%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本港爆發「乙型鏈球菌」,40天內累計出現79宗個案,患者由一個月大至96歲,他們受感染後,出現敗血症、腦膜炎、化膿性關節炎等併發症,當中更有7人已經離世。有專家透露,部份病人曾經接觸淡水魚,例如任職魚販、廚師,但亦有人僅在進食生滾粥、魚腩粥後受感染,多名專家直言情況不尋常。
「乙型鏈球菌」到底是「何方神聖」?有甚麼潛在的感染途徑?死亡率可以高達三成?下文將一一闡述。

+3

一.感染途徑

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寄存在人類腸道、泌尿和生殖系統的細菌。約10-30%懷孕婦女的陰道或直腸拭子樣本中可找到此細菌,這些孕婦在妊娠後期,有可能將乙型鏈球菌傳給嬰兒。乙型鏈球菌是最常見引致新生兒嚴重早期感染的病菌,引起的嚴重發病和死亡率約5-10%。在香港新生兒乙型鏈球菌早期感染率為0.1%,感染可分為早或晚發性。

除了母嬰傳播外,衞生防護中心指出,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或者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亦可能會令人受感染。中心指出,新加坡於2015年亦曾發生涉及146人的大型群組爆發,而魚塘養殖淡水魚更是常見帶有乙型鏈球菌,有研究發現東南亞地區帶菌比率可達12.5%至100%,乙型鏈球菌「ST283」自2015年後亦於香港、內地、泰國、越南等地出現。

二.高危人士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是次香港爆發的乙型鏈球菌「ST283」,其致病性較高,除了孕婦、新生嬰兒、體弱多病的人士外,年輕人亦會受感染。

衞生防護中心於一個濕街市採集淡水魚的樣本。(衞生防護中心圖片)

三.病徵和併發症

林緯遜指,乙型鏈球菌「ST283」可感染人體不同部位,嚴重病徵包括敗血病、關節炎、腦膜炎,而心臟、肺部、皮膚亦有可能受影響,免疫系統較差者,如長者、慢性病患者等更易變重症。

四.死亡率

林緯遜表示,感染乙型鏈球菌「ST283」後死亡率約為6.5%至11%。而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則指,年紀越大死亡率越高,介乎6至30%不等,視乎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攻擊地方及落藥時間,也要視乎病人是否太遲求診等因素。

+2

五.如何預防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市民應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並經常保持手部清潔和適當處理傷口,尤其是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或海產時應使用手套,並避免傷口接觸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或海產;避免進食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或海產;到訪濕貨街市時避免皮膚接觸污水,並應保持手部清潔。曾祈殷提醒市民,切海鮮的砧板和刀要分開處理,而免疫力有缺憾、有癌症、服用抗排斥藥和類固醇、有糖尿病、有肝硬化等的病人更要關注,有濕疹及牛皮癬的市民也要包紮好才處理魚類。

衞生防護中心於10月21日晚上表示,截至10月20日,醫管局通報上月和今月共有88名住院病人證實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當中32宗個案屬於同一感染源頭,這32人當中,三人為食肆廚師、一人為兼職魚販。32人中,2人已去世,10人已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