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豚擱淺去年回落至32條 三成涉人類活動 江豚被船撞至脊骨碎裂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去年鯨豚擱淺個案回落至32宗,成近五年第二低。香港城市大學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組分析指,有10條鯨豚死因與人為活動有關,有江豚疑被船隻撞擊後脊骨碎裂,令脊椎移位、腹部器官溢出。
研究組又發現,本港海龜屍體內有海洋垃圾,或是被棄置的「鬼網」纏繞,以致未能正常覓食、受傷或受到感染,甚至窒息而死。

(「2021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組年度報告」截圖)

本港去年共錄得32條鯨豚擱淺,當中七成半為江豚,其餘為中華白海豚及其他品種的鯨豚,包括樽鼻海豚、侏抹香鯨及熱帶斑海豚,數字較過去三年(介乎46條至55條)回落。

10條鯨豚死因與人為活動有關

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組為當中31條鯨豚進行影像解剖,判斷有10條死因與人為因素有關,其中9條涉漁業活動,1條與船隻撞擊有關。研究組影像解剖發現,有一條雌性成年江豚胃部有異物,例如魚鉤及漁線,身體的瘀傷與漁具纏繞吻合,加上肺部溺水及胃部的漁具,料很大機會與漁業活動有關。

研究組亦發現,有一條雄性亞成年江豚的背部腰間有大型傷口,超過6節脊骨碎裂,令脊椎移位,腹部器官溢出,相信船隻撞擊是在這條江豚生前造成。由於傷口在腰間,未必導致即時死亡,牠或勉強生存一段日子,故肺部出現曾經溺水跡象。

海龜生境面對海洋垃圾、撞船威脅

此外,去年有13宗海龜個案,包括欖蠵龜、綠海龜及赤蠵龜,當中10隻發現時已死亡。研究組至今共協助漁護署處理13宗活體及17宗屍體個案。

研究組研究海龜屍體期間,發現其中11隻體內有海洋垃圾,包括片狀塑膠(膠袋及包裝紙)、條狀塑膠(棉繩、尼龍繩),以及發泡膠(人造海綿)等;亦發現有3隻海龜曾遭船隻撞擊,其中一隻綠海龜屍體身上有三道明顯而平行的傷痕,傷口深至穿過背甲,近頭部的創傷令脊髓完全斷開,中間的創傷令器官外露,料由船隻的螺旋槳造成。

海龜同時面對漁業活動威脅,研究組發現有3隻海龜的屍體有相關痕跡,棄置的「鬼網」有機會纏繞海龜,影響牠們的活動能力,令其未能正常覓食、受傷或受到感染,甚至窒息而死,而被海龜誤食的魚鈎也有機會令牠們的器官,例如食道和胃部出現潰瘍,從而發炎或感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