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調查指兒童疫情期間超重比率增1.8倍 10個高小學童2.4人肥胖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下,學校停課長達近450天,學童生活及飲食規律被打亂,衍生肥胖問題。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與香港兒科基金上月至本月中,訪問1,439名幼稚園至小學學童家長,發現疫情期間兒童超重或肥胖比率上升1.8倍;當中屬「高小」的9至13歲兒童肥胖比率由疫情前7%增至24%,即10個高小學童中,2.4人屬超重或肥胖。
調查亦提到,學童在疫情期間生活規律有轉變,快樂指數下跌21%,有36%人更曾為復課發脾氣、29%更表示寧願繼續停課或上網課。兒科醫生提醒家長留意學童的生活及飲食變化,

(中大提供)

該項調查以受訪家長的子女年齡,劃分幼稚園(3至6歲)、初小(6至8歲)及高小(9至13歲)三個年齡層,整體而言,學童超重和肥胖比率由疫情前的4.8%增至疫情期間13.5%,上升1.8倍,該比率在三個年齡層均有上升,尤其是初小及高小。初小學童肥胖比率由5%增至13%;高小更由7%暴增至24%。

不健康食物分量增加 零食、飲品增多

調查反映學童飲食習慣變差,不健康食物進食分量均有所增加,當中55%為零食、43%為含糖飲料分、36%是即食麵或杯麵。不少學童進食時更會看電視或用電子產品,亦有84%學童戶外運動時間減少,年紀較大的孩子出現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比率較年幼的高。

(中大提供)

36%兒童因復課發脾氣

調查更發現,壓力水平較高的家長,子女發脾氣比率較高,36%孩子曾因復課而發脾氣、29%表示寧願繼續停課或上網課。疫情期間,學童健康指數及快樂指數均有下跌情況。香港兒科基金秘書長、兒科醫生王曉莉表示,難以用成人體重指數(BMI)標準定義兒童肥胖,需視乎生長線,一般高過生長線的90%或97%,則為肥胖。不少兒童因疫情停課,在家無所事事便進食,導致肥胖率增高,自己在應診時亦發現至少有兩三成兒童體重明顯增加。

運動融入遊戲較易減重

她指出,一旦肥胖要減重較難,過往例子發現,在遊戲中運動對兒童而言較有推動力,但而要有一定持續性。她又強調早餐十分重要,「定時三餐,失控都少啲」,並提醒家長緊守兒童飲食習慣。

醫生貼士:

(中大提供)

兒科基金董事局委員、兒科醫生趙長成則稱,相信隨現時復課,兒童運動量會較停課有所增加,未必可完全返回疫情前水平,但有改善條件。他建讓家長可讓兒童先吃高纖食物,教導他們慢慢嘴嚼,並配合運動,回復正常社交。

▼4月19日 荃灣商會學校復課首日情況▼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