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風球|落波被疑倉促 天文台︰風力有上落 預告設兩小時緩衝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馬鞍」風球來去匆匆,天文台今日(25日)早上9時許宣布改掛3號風球,較外界預期早幾小時,一眾「打工仔」的颱風假希望,在短短一兩小時內幻滅,天文台Facebook專頁亦隨即惹來大量抨擊意見。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解畫指,由於「馬鞍」移動迅速,時速高達28公里,在凌晨三四時已最接近本港,較預期提早3小時;而其採取偏西路徑,最接近香港時,距離為190公里,亦較預期遠。
李續說,雖然風勢較預期略減,但多區仍錄得烈風,甚至暴風程度的風力,跟預期接近。她指,天文台也希望盡早預告「掛波」和「落波」,讓市民有足夠時間準備,惟馬鞍的不確定性大,風力亦「有上有落」,難精準預測落波時間,在平衡市民安全的大前題下,故「落波」的預告有長達兩小時緩衝期。

▼8月25日改發三號風球後,市民在紅隧輪候巴士趕返工情況▼

+3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天文台影片截圖)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表示,馬鞍移動時速達28公里,較一般時速20公里的熱帶氣旋更快,故在凌晨三四時已最接近香港,較預期快3小時,而其採取偏西路徑,故最接近香港時,距離香港約190公里,相較預測遠。其風力明顯無法與超強颱風「天鴿」和強颱風「山竹」比較,但本港多區均錄得烈風水平,而昂坪氣象站的風力更達暴風水平,跟預期相近。

李說,馬鞍提早「殺到」,並非預期中的最漲潮時間,「因為最初我哋預計佢最近嘅時候,就咁啱遇着天文潮最高水平嘅時候,所以要預警提大家要防水浸,因為佢可能天文潮加上風暴潮,就可能水位會比較高」。她強調,雖然最終水位略低於預測,如鰂魚涌的最終水位為2.7米,輕微低於預測的3米,「佢(馬鞍)始終走得快都好啦,佢始終有風暴潮。」

▼8月25日早上杏花邨大浪拍岸▼

李淑明又為「誤判」馬鞍路徑解畫,李說,原先周一(22日)預測馬鞍最終會在接近珠江口一帶登陸,惟最終路徑卻「偏西咗都相當多」,相隔3日出現如此大的偏差,她直言挑戰極大:「我哋都成日提住個路徑有好多變數,呢個都係挑戰嚟,我哋之前都預計咗,所以變咗好多時,我哋都要密切監察住個情況,要去調節返。」

李︰風力有機會「有上有落」 預告會有兩小時緩衝期

天文台預告早上9時至11時改掛三號風球,踏入9時許便正式落波,做法飽受批評,天文在的Facebook專頁更吸過千「嬲嬲」。李淑明解釋,「其實盡早預警畀市民,我哋一路都盡力做,所以唔單止話落風球預早講,今次都見到3號風球都未上,我哋已經有個預告幾時可能有需要8號風球」,強調預警是希望讓市民有更多時間準備。

惟她坦言,預測的路徑和風力仍存在許多變數,當中風力更有機會「有上有落」,一旦在風力甫開始下降便改掛3號波,風力突然上調時便有可能會出現危險,故在預告時會有兩小時緩衝期,「好難講話一個精準、講到實係幾多點幾多分落(波),就難以做得到。」

(風力)不確定性好大嘅時候,我哋都唔可以講得到(實際落波時間),我哋衡量過變數雖然有,但都幾有數信心嘅時候都盡量早講,掛風波就好重要,要多啲時間預備,落風球都盡量想早啲講,但落風球一個最重要就係要安全,我哋係要好肯定個風力一定係減弱,唔會話又上又落嘅情況。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

▼8月24日,杏花邨入夜後風勢增強▼

+3

▼8月24日,天文台改發8號風球▼

+3

▼8月24日中午 「馬鞍」逼近天文台發出三號風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