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深水埗配水庫4個陽性泥土樣本基因與病人極似 源頭待查

撰文:梁晉穎
出版:更新:

深水埗區爆發源明未明類鼻疽感染,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3日)聯同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交代最新調查進展。

歐家榮表示,本港今年至今累計有34宗類鼻疽個案,25宗於今年8月後出現,居於深水埗患者佔當中20宗,而當局於深水埗區深入抽取合共 471個環境樣本,共發現38個樣本呈陽性,兩個與患者居所食水相關、32個配水庫泥土樣本陽性。經細菌培植及全基因分析,發現其中4個配水庫泥土樣本,與病人基因非常相似,當局認為兩者有關聯,但暫未能確認感染及傳播途徑。

袁國勇強調,雖然泥土樣本陽性,但未知如何感染病人,經水源只是可能途徑之一,目前無法確定,又指所有食水樣本均未能培育出類鼻疽伯克氏菌,重申本港食水十分安全。他表示,全球暖化為類鼻疽伯克氏菌生長帶來有利條件,相信是今年大爆發其中一個因素。他呼籲市民不要飲用未經煮沸的水,深水埗區居民如出現發燒等情況應向醫生表述。

▼11月3日 衞生防護中心匯報深水埗區類鼻疽感染個案最新調查進展▼

+3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11月3日記者會強調,從來沒有在香港食水樣本發現類鼻疽伯克氏菌。(張浩維攝)

32個泥土樣本呈陽性 其中4個全基因排序與病人高度相似

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召開記者會,交代類鼻疽個案調查進展。歐家榮表示,至今累計34宗類鼻疽個案,25宗於今年8月後出現,居於深水埗患者佔當中20宗。當局於深水埗區深入抽取合共 471個環境樣本,共發現38個樣本呈陽性,兩個與患者居所食水相關、32個配水庫頂部草地的泥土樣本陽性。經細菌培植及全基因分析,發現其中4個配水庫泥土樣本,與病人基因非常相似,當局認為兩者有關聯,但暫未能確認感染及傳播途徑。

歐家榮今指,現時6名病人仍留醫。今年8月後感染的個案中則合共8人離世,其中6人居於深水埗,而當局正進行修例,擬將類鼻疽列為須呈報傳染病,適時會再公布。

目前無法得知傳播途徑 袁國勇: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袁國勇表示,經種菌後,配水庫頂部草地泥土樣本,與病人基因高度同源。但他強調,現時發現細菌的是「配水庫頂部草地」泥土,並不是配水庫的食水。他們有嘗試把配水庫內的食水化驗,惟無在食水發現類鼻疽細菌。他們亦有檢查配水庫頂部的通風口,有否可能從通風口令泥土上的細菌掉進水中,不過食水中真的沒有類鼻疽菌,故無從稽考。

他表示,本港食水標準高,水務署亦已按早前建議,增加游離餘氯含量及研究於配水庫出口增紫外光消毒,以減低風險。他續說,現階段無法得知配水庫泥土傳播途徑,但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人口老化及全球暖化為高危因素 袁國勇稱須接受類鼻疽屬風土病

袁又提到,受全球暖化影響,香港在之前8月的溫度太高,致泥土的溫度上升,類鼻疽細菌在泥土的數量就增加。他亦提到今次確診患者大部分是中年人,指人口老化亦是另一爆發高危因素。不過他強調,市民要接受類鼻疽屬於風土病,只要其非同源,毋須太擔心。

建議每日先開水一分鐘 頭啖水不宜用作漱口或飲用

他亦建議深水埗區的市民,在每日起床後,水龍頭打開的「頭啖水」不要用在身體上,如漱口或飲用,可以先開水一分鐘,然後再用水。同時他建議市民如有發燒或癑腫症狀,就要緊記求醫。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11月3日表示,從深水埗區五個配水庫抽取的環境樣本中,有32個泥土樣本呈陽性。(張浩維攝)

歐家榮表示,現時6名病人仍留醫。今年8月後感染的個案中,則合共8人離世,其中6人居於深水埗。他表示,當局正進行修例,擬將類鼻疽列為須呈報傳染病,適時會再公布。

水務署研配水庫出口增紫外光殺菌

水務署總化驗師蔡德業表示,水務署有恆常監察食水的水質,包括游離剩餘氯量,強調一直用氯作食水消毒。而他們亦會研究於配水庫出口增紫外光消毒,同時為有關配水庫作檢查。

水務處總化驗師蔡德業表示,處方有一直監察水質,會研究加裝紫外線裝置消毒。(張浩維攝)

▼10月25日 袁國勇及歐家榮視察蝴蝶谷配水庫調查類鼻疽疫情▼

+1

▼10月21日 袁國勇及張竹君到深水埗白田邨地盤調查類鼻疽疫情▼

+3

▼10月18日 白田邨爆類鼻疽感染個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