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檢視公用地方維修津貼 擬涵蓋單位內牆身、樓板等結構工程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香港有不少大廈面對老化問題,長遠需要維修。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8日)於網誌表示,正檢視轄下「公用地方維修津貼」的適用範圍,由原本目前包括樓宇公用地方的樓宇安全相關工程等,擴展至單位室內與結構安全相關的工程,包括修葺室內柱、樑、樓板、牆身等已破損的石屎等。

韋志成於網誌表示,早於2011年,市建局與房協合作,推行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為業主提供「公用地方維修津貼」及一站式技術支援,協助樓宇復修。他續指,計劃目前包括於樓宇的公用地方,展開樓宇安全、環境衞生、或與環保有關的工程。

韋志成表示,由於樓宇更新大行動2.0的資助額,達到工程總額的八成,以每個單位五萬元為上限,其資助款額和所佔工程費用的幅度,均較「公用地方維修津貼」為高。他續指,由於兩個資助計劃的申請資格和適用工程範圍相近,業主傾向申請「2.0行動」的資助,令「公用地方維修津貼」的申請數字逐漸減少,由每年收到約300宗申請,下跌至去年不足100宗。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資料相片)

有見及此,韋志成指正檢視「公用地方維修津貼」,研究將適用範圍伸延至住用單位的室內與結構安全相關工程,包括修葺室內柱、樑、樓板、牆身等已破損的石屎等的可行性。

另外,目前本地樓宇的設計是以50年壽命作為指標,韋志成表示,若從土木工程的技術角度,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若保養得宜,壽命可以超過100年。他續指,市建局將選擇於自行發展項目作為先導,試驗應用不同延長樓宇壽命的新建築技術和物料,包括使用高強度混凝土,及經過鍍鋅技術處理的鋼筋,以加強防銹,希望將樓宇結構的設計壽命提升至75年,並減低樓宇落成後出現結構破損的風險。

+1

韋志成指,即使做好公用地方的維修保養,假如業主不為單位室內做好維修保養,出現石屎剝落、滲漏、鋼筋銹蝕老化而損毀等問題,影響結構安全,有關的大廈亦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未能徹底改善居住環境,而且長遠可能影響樓宇整體穩定性,構成風險,希望新一年各項樓宇復修的財政資助,以及專業支援,都得到業主的支持,及更具成效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