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患牙周病隨時殃及全家 正確護齒自信展笑顏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隨住口罩令廢除,市民終可除口罩展歡顏,不過牙周病患者就未必能夠「同歡」。此病除了損牙齒健康兼有口臭,嚴重可致牙齒移位及脫落,影響儀容及社交生活。牙周病非僅個人衛生問題,它隨時可化身「傳染病」,家中長輩疏於護齒,未以身作則教導下一代護牙,牙周病隨時肆虐全家。預防牙周病,無論是大人或小童,都有必要掌握正確潔牙方法,並定期檢查牙齒和牙周健康。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牙科醫生黃凌旻

嚴重的牙周病患者,其牙床骨會收縮。

牙周病是一種影響牙齒附近的軟組織和硬組織的炎症,此病在本港相當常見,港府每十年會進行一次大規模口腔健康普查,根據上一份普查結果,超過90%的成年人被檢查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糖尿病患者、長期吸煙、孕婦、牙齒排列不整齊、均增加患上牙周病的風險。

在美國和歐洲牙周病學會指引下,牙周病可分為牙齦炎及牙周炎。我們的牙齒牙腳,其實是被牙床骨包圍,透過牙周韌帶連接牙床骨而得以支撐。當牙腳附近出現炎症,牙肉、牙周韌帶及牙床骨都會受到破壞。視乎發炎程度,若只破壞到表層牙肉,引致牙肉發炎,稱之為牙齦炎。牙齦炎症狀為牙肉紅腫、流血、疼痛。經適當治療,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復。不過,若破壞到底層的牙周韌帶及牙床骨,就屬於牙周炎。

醫善同行醫學顧問、牙科醫生黃凌旻。

牙周炎除了會有上述牙齦炎的病徵外,還會牙肉收縮及牙腳外露,繼而產生牙周袋,牙齒會隨之搖晃甚至移位。由於牙周炎對牙齒的破壞較嚴重,經治療後也未必能完全康復。患者進食時會感到牙齒無力,病情惡化時可能產生牙瘡,甚至牙齒脫落。牙齒脫落後可選擇植牙,以填補牙齒之間的「漏洞」。但需注意的是,嚴重牙周病有機會導致牙肉及牙床骨永久萎縮,患者或因無足夠的牙骨位置裝嵌假牙而須放棄植牙,只能終生使用活動假牙「補位」。而活動假牙始終承托力不及植牙,咀嚼時容易有不適感。

坊間曾有說法懷疑牙周病會遺傳,事實上確有研究顯示牙周病有部份遺傳因素,但相信不是患病的主因。從臨床觀察,不少「幾代人都有牙周病」的家庭,普遍缺乏口腔衛生知識,以及未能掌握正確刷牙方法,例如不少人有牙周發炎症狀,可能誤解為「熱氣」,以為喝一碗涼茶,再待幾天就會康復,不必找牙醫診斷。事實上,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或需好幾年始出現明顯的臨床病徵。不少病人錯過於牙齦炎階段接受治療,已為牙齒健康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嚴重牙周病可致牙齒移位及流血。

對抗牙周病的方法「老生常談」,就是勤清潔牙齒。我們應該從小培養早晚刷牙習慣,掌握正確口腔衛生意識。小童在學童牙科保健可以學懂刷牙方法,成人亦建議定期檢查牙齒和牙周健康,聽從牙齒衛生員及牙醫的建議。至於牙周病患者,須按照牙醫指示,使用牙線及牙縫刷仔細清潔。同時需要根據病情,定期往診所檢查。

就算有定期洗牙的人士亦不宜掉以輕心,即使每年洗牙時大致檢查牙齒情況,識別牙周病仍需要進一步檢查牙周。牙醫會用牙周探針量度牙周袋深度,配合X光檢查牙床骨收縮情況以作準確診斷。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