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攤重擔勿逞強 讓母親遠離手部損傷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今天是母親節,祝天下母親喜樂安康。現今香港社會,很多雙職媽媽每天辛勞兼顧工作及家庭,隨時落得一身勞損而不自知。當尤以手部是勞損「重災區」,下文淺談3種常見手部勞損症狀及即時改善建議,望為天下母親分憂。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骨科專科醫生黃詠儀

醫善同行醫學顧問、骨科專科醫生黃詠儀。

3種常見手部勞損病症,包括俗稱「媽媽手」的狹窄性肌腱鞘炎;「彈弓指」,以及腕管綜合症。以上病症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女性患者比例較男性高。

(一)狹窄性肌腱鞘炎。此病症相當常見,參考文獻數據,平均100人就有1.5至2人患上,男女患者比例約1:6。當患者屈伸大姆指、握拳或做扭毛巾、切菜或打字等需要扭動手腕的動作時,大姆指及手腕靠拇指的側面會疼痛不已。

3種常見手部勞損病症,包括俗稱「媽媽手」的狹窄性肌腱鞘炎。此症狀叫「媽媽手」皆因其中一種成因是不少母親於生產後,經常重複手腕托住嬰兒的動作。(視覺中國圖片)

為什麼此症狀又叫「媽媽手」?皆因另一種成因,是不少母親於生產後,經常重複手腕托住嬰兒的動作;而且日復日為孩子餵奶及洗澡等,加上自身荷爾蒙影響,下肌腱容易發炎,從而發病。

需要留意的是此病並非媽媽「專利」,長期過度使用手腕或經常以手腕作重複動作的人士都是高危一族,例如電競選手及餐廳侍應等。當然每日「機不離手」的都市人亦需要留意,當長期單手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時,容易因重複動作而令手部造成負擔,勞損成疾。

(二)「彈弓指」,亦稱手指屈肌腱鞘炎。與「媽媽手」的分別是,當進行重複的手指屈伸動作,例如買餸時手指承受重量,手指肌腱與腱鞘不斷摩擦而發炎,導致手指無法如常屈曲或伸直。患者手指發力時會感動作不順、疼痛並出現彈響聲音。此症平均100人中就有5至20人患上,男女患者比例為1:3。

(三)腕管綜合症。腕管是腕橫韌帶和腕骨所組成的管道,內含9條肌腱和1條名為「正中神經」的神經線。當患者因勞損而手腕肌腱腫脹,腕管道內的正中神經線就會受壓,令手指出現疼痛麻痺。此症平均100人中就約有5人患上,男女患者比例為1:3。曾有個案患者為年長婦女,長年操持家務時都出現手指麻痹,但屢次忍耐,最終肌腱越發腫脹,神經線因而受壓迫,最終出現肌肉萎縮,影響手指功能。

如欲即時舒緩病症相關的痛楚不適,可使用四個方法,包括冰敷。(視覺中國圖片)

上述3種手部痛症均與勞損有關。如欲即時舒緩病症相關的痛楚不適,可使用以下四大方法:

(一)讓手部進行休息,避免繼續勞損

(二)使用手托或護腕等護具,固定患處位置,減低因郁動而疼痛

(三)冰敷

(四)視乎病情需要及專業人士意見,服用止痛藥

今天是母親節,現今香港社會,很多雙職媽媽每天辛勞兼顧工作及家庭,隨時落得一身勞損而不自知。

總括而言,手部勞損症狀通常會一併發現,例如有「媽媽手」的患者可以同時患上「彈弓指」,痛苦難當,建議患者及早求醫,以免耽誤病情。亦應時刻記住,手部要提起重力、重複發力時,切記要量力而為。例如扭毛巾手痛就可用洗衣機代勞,採購的食材過重亦可使用手推車等等。有機會時亦應多做運動,從而鍛練肌力,減低勞損機會。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