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禁膠|法定走塑台北用八個月達致 港仍待替代品普及終局路遙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餐具禁膠系列三之三:香港禁膠終局在何時】本地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早於2017年遊說本港餐飲企業減塑,翌年首先獲麥當勞響應淘汰發泡膠及麥旋風膠杯,大家樂、肯德基等連鎖快餐店相繼推出減塑措施。政府終於在五年後(去年)10月宣布,最快2023年第四季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安排,相關草案首讀時提出第二階段在2025年實施。但零售業界仍控訴政府操之過急,一日「替代品」未普及,意味走塑日子遙遙無期。

台式手搖飲品風靡全球,台灣當地人更是杯不離手,以2020年的數據就顯示,全台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的使用量,高達近20億個。面對生態災難,台灣環境保護署去年4月底公告重用杯法案,規定全台連鎖飲料店、便利店、快餐店等,必須為自備容器的消費者提供至少5元台幣優惠,同年7月正式實施推行;今年1月1日起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快餐店至少5%門市必須提供循環杯租借服務。

台北推行減塑的日子擲地有聲,措施從公告至落實僅3個月至8個月時間,主要採用兩大策略——「以大代小」及「以公領私」,成功推動政策。

綠色和平香港辧公室減廢項目主任譚穎琳表示,同意全面減塑需要時間,但不能無止境等待,促請政府訂立各階段管制落實時間表及減量目標,並借鑑與香港消費模式相若的台北,與企業合作積極推動重用餐具系統。

去年4月底公告禁用膠杯 列明分階段減量時間表

台灣「重用杯法案」,即是法規「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的公告,去年4月28日發出,同年7月1日生效,規定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快餐店於2023年1月1日起必須有至少5%門市提供循環杯租借服務,期後逐年提高循環杯服務的門市比率,以2024年的10%、2025年30%的速度,漸漸普及,同時必須逐年達到15%、18%、25%的即棄杯減量率。另外,各地方政府須於明年之內報告飲料店限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的時間表。

台北去年12月已率先禁止市內約2,200間飲品店使用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即棄膠杯,為全台灣最早實施的縣市。除了全家「永續循環杯大聯盟」合作的「塑環真®循環杯」,另一品牌「好盒器」2018年已嶄露,至今全台共有301個合作站點。

▼台灣連鎖飲料店為自備容器消費者提供至少5元台幣優惠▼

+14

所有事情非一蹴即至,台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轄下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技監兼執行秘書王嶽斌在台北接受訪問時指出,當時政府已於「好盒器」起初在國立成功大學附近商圈推行之時,注資部份經費,「不會說他還是一隻小苗的時候,完全沒有被灌溉」。他形容台灣推動減塑分為四個階段,以倡議研究為起點,及後擴大推廣範圍,繼而鼓勵企業參與,最後以法治強制執行,主要採用兩大策略——「以大代小」及「以公領私」。

以大代小 以公領私 企業之間良性競爭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去年公布「2050淨零綠生活」指引,環保署提出12項關鍵戰略的行動計畫。其中一個就是資源循環零廢棄,物料能夠循環利用。

「全家」共有逾4,000間門市,囊括7-Eleven及星巴克的「統一超商」則佔6,000間門市。兩大企業成為當地政府的首要遊說目標。王嶽斌指,連鎖企業有一定的經濟規模,獲利成本足以承擔小部份的利潤損失。他續指,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投資大行其道之下,企業亦樂於參與和協助,大型企業牽頭減塑,亦令企業之間存在良性競爭,互相作出不同措施爭取社會認同,不落人後。

▼台灣7-Eleven及星巴克借用循環杯▼

+4

法國麥當勞亦因應當地法規,今年改用一系列可重複使用餐具取代紙盒盛載食物及飲料。台灣麥當勞堂食飲料杯亦逐步轉換成可清洗的循環杯,位於新生的分店去年10月下旬已開始試行。

▼台灣麥當勞試行堂食循環杯▼

+5

外借杯良好服務標誌 保證衞生

為解決消費者對於衞生問題的心理負擔,台灣環保署推出「外借杯良好服務標誌」,企業使用的循環杯經檢驗後符合所規定的衞生標準,並向政府提交報告,則可獲得相關標誌。15個列入管理的品牌之中,已有7個品牌獲得認證。

台灣環保署今年1月至4月期間,巡查了全台灣2.4萬間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快餐店,共有25間未有在明顯處貼上自備飲料杯省5元的標示,甚或沒有提供自備飲料杯優惠,被罰款1,200元至6,000元台幣。他指,起初只有6%消費者自備飲料杯,政策落實之後大概有16%,增長了2.6倍,其中以連鎖便利超商增長較為顯著,大概有16%至26%,快餐店則大概有1%至5%。

台灣於2022年4月底公告重用杯法案,規定全台連鎖飲料店、便利店、快餐店等,必須為自備容器的消費者提供至少5元台幣優惠,同年7月正式實施推行。(陳葆琳攝)

王嶽斌坦承,觀念的改變本來就需要時間蘊釀,沒辦法一蹴可及,之後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強調減塑議題是各方一起共創聖舉,有賴各個團體的倡議和提醒,企業亦非常認同理念,配合法例落實,減塑方可水到渠成。

▼台灣外賣平台重用餐盒送餐服務▼

在香港,《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已於3月中在立法會首讀,目前正在法案委員會逐條審議。第一階段規定餐飲處所向顧客提供膠餐具、膠杯及膠餐盒(連蓋)等,同步還禁售膠餐具,一旦草案獲三讀通過,預計今年第四季實施。該草案還規管餐具以外的其他即棄塑膠產品,包括棉花棒、酒店洗漱梳妝等。

本港第二階段實施 取決於替代品普及性

環境局建議,實施第一階段是在草案獲立法會通過的6個月後,至於第二階段管制涵蓋的膠餐具,包括杯、杯蓋、食物容器和蓋, 當局指現時能提供合適非塑膠替代品的供應商數目相對有限,暫定2025年落實,「具體實施的時間,將取決於替代品的普及性和可負擔性」。換句話說,若然業界對「替代品」採拖字訣,則禁膠遙遙無期。

綠色和平香港辧公室減廢項目主任譚穎琳指,縱然本港環境局曾資助社區及學校等舉辦的重用餐具計劃,但當中大部分屬一次性或短期計劃,受眾有限,亦未有長遠推廣重用餐具的目標及規劃,難以扶植綠色產業長遠發展,又提及業界有意見認為應該善用社區資源推動重用餐具發展,包括利用「綠在區區」的網絡推行重用餐具借還系統 。

不過,本港環保署回覆《香港01》查詢表示,「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主要為市民提供回收服務,餐具借還系統一般與商業活動有關,而且「回收便利點的空間有限」,故這類計劃不適合在「綠在區區」設施推行,並回應指「商店或企業宜在市場上聘用合適的服務供應商或網絡提供相關服務」。

綠色和平促制定時間表及減量目標

譚穎琳指,香港與台北生活模式相若,飲食習慣及消費習慣近似,認為香港可以借鑑台北,發展出適合香港的重用模式及政策方向,台灣的例子亦證明立法推動重用系統的發展是減廢政策的新方向,亦是禁用和徵費以外的減廢良方。

綠色和平香港辧公室減廢項目主任譚穎琳,呼籲政府在2025年全面管制即棄塑膠餐具時,訂立各階段管制落實時間表及減量目標。(陳葆琳攝)

她同意全面減塑需要時間適應,但認為不能無止境等待,政府應該更積極推動重用餐具系統的發展,與不同的企業及社會人士合作,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譚穎琳呼籲政府,在2025年全面管制即棄塑膠餐具時,訂立各階段管制落實時間表及減量目標,並且配合重用餐具系統,以重用代替即棄:「政府企業同埋重用系統公司都有佢自己嘅一個定位路向,而佢哋每一個人其實如果可以行多一步,係真係可以為成個社會營造到一個更好嘅重用氛圍,或者有啲實際嘅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