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糖」隨時毒過大麻煙 家長勿忽視新興毒品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最近備受家長關注的新聞,相信是兩名幼童懷疑意外誤食毒品「大麻糖」,出現心跳過速、重複嘔吐、幻覺等症狀,被送往公立醫院急症室,更一度入住深切治療部,幸而經搶救挽回性命。事實上,「大麻糖」等同毒品,其製造過程不受監管,成份成疑,能引致一系列嚴重的健康問題。家長們必須提高對新興毒品的警覺性,勿讓其毒害下一代。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急症科專科醫生劉啟基

醫善同行醫學顧問、急症科專科醫生劉啟基。

近年新興的大麻副產品「大麻糖」,加上糖衣形態,讓毒品在視覺上更易被接受及隱蔽。「大麻糖」是一種包含大麻毒品提取物的食品,其提取物來自大麻植物的花及葉,經過提煉成油狀,進一步製成各種食品。除了「大麻糖」,還有大麻曲奇、糕點、軟糖、香口糖、朱古力和飲料等。

大麻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有兩種: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以及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CBD早前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要求政府早日立法監管。

「大麻糖」看起來就像一般的糖果,讓人完全無法察覺其實裡面含有大麻成分。這種糖果在西方國家流行,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渠道將大麻植物或其相關副產品非法引入香港,讓這種毒品變得更加隱蔽,也令警方或海關追查困難。

食用含有大麻成分的糖果可導致一系列嚴重症狀,若是小朋友不慎誤服,會出現心血管循系統、呼吸及神經系統嚴重症狀,包括神智混亂、頭暈、全身無力、口乾、瞳孔放大、嘔吐、心跳過速、血壓過高或過低等,嚴重中毒可能出現昏迷、抽搐發作及抑壓呼吸引致死亡。這些症狀可持續長達6小時,亦可能因代謝減慢而延長症狀至數天。

坊間一直有言論指大麻的危險程度不及其他毒品,又指不會容易上癮,但實際上,大麻的影響並非如我們想像中輕微。(資料圖片)

「大麻糖」的毒性對成人健康亦構成危險,可以令心血管收縮,或血小板功能異常,有隱性心臟病的病人甚至可能會引致心臟病發作。

值得注意的是,每粒「大麻糖」的大麻二酚及四氫大麻酚劑量並沒有標準,一粒或已相等如吸食數枝大麻煙的份量。因此,「大麻糖」隨時比吸大麻煙更加危險。此外,大麻提煉出來的食品並非由藥廠進行,在香港都是由外地或非法市場獲得,甚至是自家提煉出來,當中的品質、成份及濃度完全沒有規範,令潛在風險加劇。

坊間一直有言論指大麻的危險程度不及其他毒品,又指不會容易上癮,但實際上,大麻的影響並非如我們想像中輕微。即使大麻不會如鴉片或鎮靜劑等引起明顯的戒斷症狀(俗稱「吊癮」) ,但戒斷亦可致焦慮、煩躁、易怒、失眠、情緒低落及食慾不振。長期服用大麻,可能會影響專注力,記憶力,減低學習能力;而長期服用大劑量大麻人士更可出現間歇性嘔吐及腹痛的症狀。患者可能會用偏方,即借助沖熱水浴或外塗辣椒膏以減輕症狀,但治標必須治本,戒除毒癮才是完全消退症狀的唯一方法。

警方早前在行動中檢獲的毒品包括大麻糖及大麻油。(資料圖片/警方提供)

而在是次誤服事件中,小朋友誤將「大麻糖」視作一般可食用糖果而中毒,已清楚闡明了大麻糖對小朋友的危險性。

除了「大麻糖」外,近年亦有不少市民吸用電子煙的習慣,多樣化的口味令其在年青人中大受歡迎。作為家長必須保持警惕,因為對兒童而言,電子煙的香味誘人,加上市面上電子煙用的尼古丁油顏色鮮艷而濃度非常高,瓶口大多沒有防止兒童開啟的安全設計,小朋友可能誤認為是可飲用的飲料,而意外服食尼古丁油,導致嚴重尼古丁中毒。

長期服用大劑量大麻人士更可出現間歇性嘔吐及腹痛的症狀。(Getty Images)

毒品向來都是社會深切關注的議題,無論是傳統毒品還是新興的毒品,其危害都不容忽視。除傳統毒品外,家長必須要加強留意這些看似無害或誤導為不成癮,但事實上同樣具有高度依賴性和危害性的新興毒品。當然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們了解毒品的禍害,遠離毒品。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