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430 竭力保透明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疫情期間每日四時半召開記者會,可能是不少市民心目中的共同回憶之一。原來直到去年9月最後一場為止,已舉行了超過600次,可謂是香港最「長壽」的官方定期記者會。

每日舉行記者會對於抗疫而言,到底有甚麼作用呢?

撰文: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機構傳訊)葉根銓

「430記者會」提高了公眾在抗疫路上的參與度,同時讓官方代表得以持續地回應民情。(醫管局圖片)

公眾支持及參與,是防疫抗疫成敗的關鍵,令大眾掌握到疫情實況及發展,亦是共同抗疫的重要一環。醫管局向來秉持「公開、透明」原則。在430記者會上,我們公布在公立醫院內的確診者數字、死亡及重症個案、病床使用率等,同時將相關數字透過新聞稿發放,並上載網頁供媒體及市民查閱。

除了基本數據外,在疫情不同階段,大眾需要的資訊都會有分別。例如疫情初期,市民需要認識當時仍是剛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以及個人防禦措施。及後,不論政府或醫管局都推出不少新政策去應付這個前所未見的疫情,例如設立確診個案指定診所、設立定點醫院等。官方代表透過疫情記者會,日復日向市民介紹措施,及提醒有關措施的重要性,可以加深大眾印象,提高政策走入民眾的可能性。

實施新政策一定會引來社會討論。此時,430記者會就是一個平台,讓媒體及官方代表就防疫政策交流。記者從公眾利益角度出發,向官方代表發問,而官方解答問題之餘,亦間接從問題中推測大眾對於新措施的反應。加上疫情記者會是每日舉行,這樣一來一往能縮短過程,昨日的民情,得以在今日回應。就如第五波疫情時,急症室人滿為患,醫管局即時透過發言人安撫市民:「我們並沒有遺忘任何一位病人,相反我們正想盡辦法支援他們。」

在疫情期間能夠參與共600多場的記者會,對「430團隊」或整個醫管局而言,是一次難能可貴的體驗。(醫管局圖片)

當然,長達三年的抗疫戰期間,消息滿天飛,市民對於每日發放的疫情資訊亦會疲勞。如何突破資訊疲勞,取得大眾注意力,考驗了醫管局新冠疫情430新聞簡報會團隊的功夫。久不久,我們需要擬定主題及作階段性總結,令市民在資訊氾濫的茫茫大海中,找到關注點。

香港在疫情期間一直堅持每日舉行官方記者會,430記者會得到了市民大眾的支持,我們的「430團隊」誠惶誠恐,心知仍有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參與「430記者會」,無論對團隊或整個醫管局而言,實在是一次難能可貴的體驗。即使疫情遠去,這次珍貴的經驗會加強醫管局繼續恪守公開透明的原則,保持與公眾溝通,以應付未知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醫院管理局。(資料圖片)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