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少未必減得多 瘦身忌盲目追求「熱量赤字」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日本排放核污水後,本港曾經短暫有過一陣「盲搶鹽」。搶鹽不是問題,「盲」才是大問題。就如不少市民以為,只要食量少、攝取卡路里低,不論吃的食物有多油膩、高鈉,都會減重;又或直接戒吃粉、麵、飯,體重、脂肪必定減下來。筆者的客人,近半都習慣了晚上不吃飯或澱粉質。其實,理想的營養餐單,白飯、五穀類食物必不可少,下文詳解。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註冊營養師胡凱恩

醫善同行醫學顧問、註冊營養師胡凱恩。

要減少身體重量,每日消耗的熱量要比吸收多,亦即「熱量赤字」。假設消耗不變,吃得越少、卡路里攝取量少,不論吃的是什麼,理論上體重會變輕。可是,當體重下降,身體每日消耗的卡路里減少,同一食量下,「熱量赤字」也會減少,減重效果就變得不明顯。另外減重亦應配合適量運動,以達提升新陳代謝及消脂修身之效。

不少上班族貪方便,一星期五天的早午餐只吃麵包、三文治,甚至是能量棒了事。筆者估計,他們或許認為這些食物容易飽肚,因此達到「熱量赤字」的機會較大;但長此下去,減重的效果會大幅遞減。因為這些食物的卡路里或許比正餐少,但糖、鈉及脂肪都偏高,一段時間後,肌肉線條仍未見突出,甚至會可能因為體內積聚大量水份而水腫。

碳水化合物也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不吃白飯,便要透過進食其他餸菜如肉類增加飽肚感。(VCG)

另一些打工仔則奉行「低碳」生活,不過並非少吃紅肉或加工食物,而是三餐謝絕粉、麵和白飯。假如他們每日能從其他五穀類食物攝取足夠營養素,這個做法未必對健康有影響;但若只因為「晚上吃粉麵飯,高澱粉、難消化、容易肥」的刻板印象,就不建議了。

恰巧,筆者近半客人都曾表示,自己曾試過「戒掉」晚上吃飯的習慣(效果不顯著,於是尋求營養師協助),可見這種做法很普遍。他們都認為,米飯主要成份是澱粉質,轉化成葡萄糖後便會積聚體內,因此肥胖。但他們忽略了,碳水化合物也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不吃白飯,便要透過進食其他餸菜如肉類增加飽肚感,而那些食物的油、糖、鈉含量可能遠高於米飯,弄巧反拙。

減重減脂不能只靠吃得少或一味追求「熱量赤字」,必需吃得精明。(視覺中國)

作為營養師,筆者為大部份客人度身訂造餐單時,會安排每餐都有半碗或以上米飯或相等份量之五穀類食物。因為碳水化合物供應每日身體勞動、大腦應用等的能量所需,而米飯等五穀類食物,就是身體容易消化及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也是其中之一),較難被替代。當然,大家亦不要忽略米飯帶來的飽肚感,也比相近重量的麵包、三文治、能量棒高。

總而言之,減重減脂不能只靠吃得少,或一味追求「熱量赤字」;必需吃得精明,否則有如「盲搶鹽」,拿了一大把鹽回家,卻不知如何用鹽來抗幅射。同樣,要增肌也不能三餐只吃白烚雞胸、雞蛋,下次再談。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