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裔兄弟齊齊當警察 首位非華裔督察一句話助摒除膚色帶來的自卑

撰文:韋景全
出版:更新:

20歲巴基斯坦裔青年何沙文和年長兩歲的哥哥施志深,是土生土長香港人,他們今年2月齊齊「出更」成為新紮師兄兄弟,施志深駐守較多非華裔人士聚居的元朗區,而何沙文駐守屯門。施志深說,二人通曉粵語、英語、普通話、巴基斯坦本土語言烏都語,還懂得印尼語,加上對伊斯蘭教的認識,執行職務時更得心應手。

他們有當上警察志願,是因遇到一位同聲同氣的督察,他的一包話令他們摒除膚色帶來的自卑,看到發奮就會成功;而警方又有特別招募少數族裔居民計劃,成就了兩兄弟的夢想。

巴基斯坦裔兄弟施志深(左)和何沙文2月正式加入警隊,分別駐守元朗及屯門。(政府新聞網圖片)

首位非華裔督察呂文廸到校分享 啟發兩兄弟立志投身警隊

施志深現駐守元朗分區軍裝巡邏小隊第一隊,何沙文則隸屬屯門分區軍裝巡邏小隊第三隊。他們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道出為何加入警隊

現年20歲的何沙文和22歲的施志深是土生土長巴基斯坦裔港人,祖父輩早已在港扎根,求學時期在天水圍區就讀主流學校。

兩兄弟讀中學時,香港首位非華裔督察呂文廸到校分享,啟發他們立志投身警隊,希望成為下一代的榜樣。與此同時,警方推出喜瑪拉雅計劃,幫助非華裔青少年融入社群和實現成為警察夢想,以提升參加者的中文語文能力和對警隊的認識等。施志深和何沙文兩兄弟就是經該計劃培訓後成功加入警隊。

呂文迪(中)2010年以警員身份加入警隊,2016年投考督察並成功獲取錄,成為香港首位非華裔督察。(警聲圖片)

非華裔青年因膚色缺乏自信 呂文廸一句話激勵兩兄弟

何沙文說,不少非華裔青年因為膚色而缺乏自信,認為難與本地人競爭,加上來自低收入家庭,對前途更感迷惘。「在很多香港人眼中,非華裔人士通常從事地盤、倉務等體力勞動工作。」呂文廸督察該次到校分享,令他們看到發奮會成功。

呂文廸告訴我們,只要肯嘗試,非華裔青年也有機會在香港有所作為。
何沙文

去年8月,他們通過面試,到警察學院受訓。何沙文體能出眾,以7分14秒完成2,400米長跑項目,更打破學院28年來的紀錄。幾經努力,兄弟二人終達成夢想,今年2月正式「出更」執勤。

通曉5種語言、認識伊斯蘭教 有利應對非華裔人士案件

元朗區較多非華裔人士聚居,伊斯蘭教徒每逢周五中午,會到區內兩間主要清真寺會所進行禮拜。施志深說:「我和同事通常會在該時段到會所巡邏,與非華裔人士交流,更好地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需要,以及近期有否特別事件發生,再向上司匯報。」

施志深表示,兄弟二人通曉粵語、英語、普通話、巴基斯坦本土語言烏都語,還懂得印尼語,加上對伊斯蘭教的認識,執行職務時更得心應手。他認為處理涉及非華裔人士的案件時,自己能第一時間取得對方信任;一些少數族裔的女性思想較為保守,他也清楚該如何處理。

鄧炳強推行喜瑪拉雅計劃 助非華裔青少年學中文

協助他們追夢的喜瑪拉雅計劃,是現任保安局局長鄧炳強10年前擔任元朗警區指揮官時推行。該計劃讓非華裔青少年學員學習中文,參加音樂和運動等興趣班,並練習投考警隊的體能測試項目、面試技巧,也有機會參觀各警察單位和富中國文化特色的地方,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

現時參與計劃的學員約870人,年齡由6至25歲,主要來自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印度等,部份學員本身只略懂中文。警務處元朗警區​學校聯絡主任黃文強表示,學員參加計劃後有一定進步,「他們的中文水平有所提升,對香港本土文化和紀律部隊的了解更多,自信心增強,對生涯規劃有所準備,防罪意識也提高。」

警務處元朗警區​學校聯絡主任黃文強期望更多非華裔人士加入警隊,協助執法。(政府新聞網圖片)

計劃自2013年推出以來,不少學員加入警隊或成為輔警,也有部份人加入消防處、懲教署等部門。黃文強指,本港非華裔人士的人口持續增長,期望更多少數族裔加入警隊。「他們的國家有各自文化,語言、生活習慣,教育和法律方面也跟香港不一樣,因此我們很需要他們加入警隊,協助我們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