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隱形工傷冇數計 意外率雖跌 KPI趨好非等同職安改善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施政報告2023周三(25日)出爐,去年施政報告提出逾百項績效指標(KPI),改善工傷方面,提到將五年平均每千名建造業工人的工業意外率減低至少10%。回顧過去十年,每千名建造業工人工業意外率確有回落,但數字跌,是否等同職業安全已有改善?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指,很多情況也會令工業意外數字下降,例如瞞報工傷、開工不足等,不應單純為數字下跌而自滿。

從事搭棚工作四年的黃先生,為同一個僱主工作一年多,至去年平安夜在棚架工作期間墮地,僱主到場後以私家車送他入院,卻未有為他呈報工傷,其後更拒認有僱傭關係。黃先生現時只能申請法援,未來要通過漫長審訊,先釐清僱傭關係,再就工傷作追討。

黃先生此類「隱形」工傷個案,反映或許有不少實際個案未在統計數字呈現,新一份施政報告,蕭倩文建議政府可著眼於降低千人致命意外率,並將安全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要減低死亡率,長遠只能靠安全意識嘅教育培養,先可以見到曙光。」

施政報告2023・專頁|措施懶人包 派錢生育 樓市減辣 李家超KPI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表示,政府訂立相關KPI,有意減少工業意外發生是好事,但數字降低,並不完全反映職業安全有改善。(盧翊銘攝)

建造業千人平均工業意外率去年全年比2021年下跌

2022年施政報告逾百項的KPI中,在提升職安方面,其中一點提到:「將五年平均每千名建造業工人的工業意外率由2021年的29.8減低至少10%,降至2026年的26.8。」這項KPI能否達標要待2026年才最終知道,在去年全年,建造業每千名工人的意外率為29.1,比之前一年的29.5下降,比2013年的40.8跌幅明顯,十年間每千名建造業工人工業意外率確有回落,是否等同職業安全已有所提升?

蕭倩文表示,政府有意減少工傷意外發生,訂立出相關KPI屬好事,但KPI提到的數字下降,並不完全反映職業安全有改善,「原本設計係好事,但係點樣去做啲乜嘢達至工傷數字減少,我哋更加關注。」

瞞報工傷、開工不足可令意外率跌 蕭倩文:數字下降非一定反映安全咗

她解釋,千人意外率下跌,與部份職安環節有改善有關,但同時,也有很多情況會令這個數字下跌,例如瞞報工傷、開工不足等,「所以係咪數字下降咗,就一定係反映安全咗,我唔可以完全咁肯定。」

當然數字係一個可以見到嘅目標,或者佢哋(當局)可以清晰啲去諗,見到數字下降好似反映咗已經做到一啲嘢, 但係現實話畀我知係唔夠,數字跌咗唔係完全地反映情況改善咗,可能牽涉瞞報、唔報、開工不足嘅情況,數字減少唔能講完全係因為做好咗安全。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
蕭倩文提到,瞞報工傷的問題一直存在,涉及的工業意外、工傷情況如同被「隱形」,難以在數字中反映。(盧翊銘攝)

瞞報一直存在 「隱形」工傷未反映於統計數字

針對瞞報工傷的問題,蕭倩文提到,工權會多年前曾向醫管局查詢因工傷到急症室求診的人數,當時發現相關數字較勞工處同期的工傷數字多逾萬宗,時至今日,她間中仍會聽到涉瞞報工傷的個案,反映這種情況一直存在,涉及的意外、工傷情況如同被「隱形」:「唔報嘅工傷,喺數字係睇唔到。」

搭棚工去年平安夜棚架工作墮地 雙腳多處骨裂憂變跛

從事搭棚工作四年的工友黃先生就是其中一例。去年平安夜,黃先生在一幢村屋二樓的棚架工作期間墮地,安全帶亦鬆脫,他倒臥地上無法動彈,事發一小時後,其僱主趕到,但未有報警、或叫救護車,而是以私家車將黃先生送到醫院。

黃先生憶述,墮地後雙腳麻痺,腳掌腫起,因無法走路,要由多名同事抬上車,在醫院檢查後,確認雙腳的腳板及腳跟多處骨裂,「我成個人灰晒,因為唔知自己係咪真係會跛。」

工友黃先生2022年平安夜,在一幢村屋二樓的棚架工作期間墮地,雙腳的腳板及腳跟多處骨裂。(梁鵬威攝)

僱主未報工傷兼拒認僱傭關係

留醫期間,僱主曾提出賠償10萬元,但他覺得無法接受,「當時我隻腳都未行到,如果你想用10萬蚊買我對腳一生人呢,根本呢個人係妄想。」

當時僱主亦曾稱會呈報工傷,不過黃先生出院後,發現對方沒有呈報,便在工權會協助下再到勞工處呈報工傷,僱主卻向勞工處否認有他這名員工,拒認雙方有僱傭關係。黃先生指,雖無書面合約,但事發時,已為該僱主工作一年多,批評對方的處理方式荒謬。

復康漫長自覺「無用」 堅持下去全靠兒子撐

事發至今十個月,黃先生因傷一直無法工作,僱主亦拒付疾病津貼,令他一家人的經濟狀況陷入困難,暫要靠社會福利金應付日常開支。

雖然他現時已能重新走路,但雙腳因骨裂永久變形,每逢打風下雨也會酸痛,影響活動能力。回望復康的七個月,他也直言過程痛苦、是人生最低潮,「屋企人見到都擔心,自己成日拎杯水都好似做唔到,要佢哋幫手,都有試過放棄自己。」

黃先生說,意外後心裡陰影亦一直揮之不去,每當見到棚架、或者站在較高處,便會冒冷汗。(梁鵬威攝)

情緒困擾、心裡陰影亦一直揮之不去,每當見到棚架、或者站在較高處,黃先生便會冒冷汗,記起當時墮樓的畫面,感到驚慌,「有時諗唔開,好似好無用,其實都好想放棄,不過睇在個仔份上,有時啲嘢唔可以就咁放棄,始終我想畀個仔知道,爸爸係有用嘅人。」

黃先生說兒子雖然只有一歲多,但不時會走近他,摸著他雙腳、安慰他,「係個仔令我企返起身。當日跌落嚟,個仔一歲,我更加要企返起身,就算唔會話100%康復,我都會一路咁撐住。」

盼成功申法援釐清與僱主關係 再討回疾病津貼追討工傷

經過這次意外,黃先生很想提醒工友開工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做足安全措施,亦希望政府從法例著手,加強對工人的保障。他續稱,知道工傷索償可以很漫長,現時最希望成功申請法援,在庭上釐清與僱主之間的僱傭關係,討回疾病津貼,再就工傷作追討,也盼望能盡快重投社會、工作養家。

蕭倩文重申,僱主有責任主動呈報工傷,當僱主不呈報,僱員可自行呈報,保障自己。(盧翊銘攝)

蕭倩文指出,現實中僱主、僱員雙方也有機會基於不同考慮而不報工傷,例如僱主怕影響投標、擔心要停工、不想影響購買勞保的費用等;僱員則可能會怕麻煩、輕視傷勢、不想影響工作機會等。

呈報工傷與否,她認為關乎意識及操守,倘若要改善,便需提高各方的意識,作為僱主的,要認清自己有主動呈報工傷的責任,但當僱主不呈報,僱員也可呈報,以保障自身權益。

蕭倩文促政府著眼於致命率 倡將職安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公布,蕭倩文認為,除著眼於千人意外率,政府亦應將焦點放在降低所有行業的千人致命意外率。有別於千人意外率近年有回落,千人致命意外率並無大變動,蕭倩文指致死意外難以瞞報,這個數字維持不變,反映職安仍有不足,「要減低死亡率,長遠只能靠安全意識嘅教育培養,先可以見到曙光。」
她提出,政府可將安全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從小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令他們投身社會後,不論從事甚麼行業或崗位,都有足夠意識保護自己及他人,「安全教育唔係三兩年睇到成效, 係十幾廿年、甚至更遠,先見到成效,但係如果我哋唔繼續做, 只會蹉跎埋呢幾十年。」

蕭倩文建議政府將降低千人致命意外率納入KPI,並指要減低死亡率,長遠要靠安全意識教育。(盧翊銘攝)

冀勞工處提供更全面資料 助研究及職安推廣

此外,她也指出,現時勞工處的職安統計數字不夠全面,當中的分類令人難以掌握工傷的具體資料及情況, 「因為佢分到散晒,行業有堆數字、工種又一堆數字、意外種類一堆數字,但三個係完全分開,睇唔到話邊個行業裡面某類工種,發生最多嘅係咩意外,睇唔到呢啲連結,你做安全推廣、改善就有困難。」促勞工處應提供更全面資料,以便政府自身及民間進行研究,做更有針對性的職安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