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卓廷渉721暴動|林稱入元朗𥄫實警隊 警長:林生,使唔使呀

撰文:凌子淇
出版:更新:

元朗721事件,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等7名「非白衣人」涉暴動案續審,林卓廷今午(5日)繼續自辯。他指當日參與民陣港島區遊行後,原本打算回家,見到網上影像顯示有人在元朗被白衣人打至背部全是籐條痕,情況並非「劇本拂兩下」,覺得「出事」,便致電警民關係組鄧姓警長,要求警方盡快執法,並稱他會入元朗「𥄫實你哋警隊」,鄧警長即回應說:「你真係要入嚟啊,林生,使唔使呀?」

林稱當時只打算留在西鐵站內,及叫車上乘客不要離開車站,待警方驅散該批黑社會人士,確認安全後才回家。

林卓廷稱當晚原本打算回家,但又覺得好衰仔,最後決定先去觀望情況。(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覺返屋企好似好衰仔

林今午供稱,他於721當日與團隊成員莊永輝、冼卓楠參與港島區遊行後,晚上原本打算回家,但當晚他乘地鐵回家時想起元朗情況,林說:「左諗右諗,覺得自己返屋企好似好衰仔咁。」遂提出先去美孚站觀望情況,於是三人便前往美孚站。

曾發3帖文提醒回元朗的人小心

林當晚在其FB專頁一共發布3則帖文,首則帖文於晚上9時38分發出,提到:「返元朗的朋友,務請小心,懷疑黑社會已部署,請保護好自己和身邊朋友。」林解釋當時憂慮港島區遊行人士回家時會有危險,便發帖提醒市民保護自己,「嘗試敲第一個警號」。

看到有人被打至背部滿籐條痕覺出事

林續憶述,他與團隊成員前往美孚站時,看到有網上照片及影像,顯示一名男子在元朗被白衣人打至背部滿佈籐條痕。庭上播放相關影像,片中一名深色衣服的男子被多名白衣男子以棍狀物體追打,有人大叫:「打死佢,打佢個臭X!唔X聽話,打!」林指情況非如黃偉賢早前所述般的「劇本拂兩下」,覺得「出事喇」,遂嘗試致電當時認識的保安局政治助理劉富生但不果。

林卓廷稱看到有人在元朗遭白衣人襲擊至背部留下多條傷痕,覺得「出事」,決定要入元朗。(資料圖片)

黃稱有屯門的人落埋元朗

林兩度致電黃偉賢,黃初時稱未了解情況,其後就指,黃稱:「有批屯門嘅(黑社會人士)都落埋去元朗。」林表示他會入元朗,要求警方盡快驅散這些黑社會人士;黃則著他要「小心啲」,不要離開西鐵站。

林補充指他當時認為,白衣人在元朗一帶聚集,若離開西鐵站與他們相遇會有危險,故不打算到達元朗後留在站內。他與黃通話後,發布當晚第二則帖文,引述:「收到可靠消息,現時在元朗的懷疑黑社會分子,相當部份來自屯門。」

警長回應有派便衣警員到場觀察

其後林經黃偉賢獲得警民關係組一名鄧姓警長的聯絡資料,並親自致電鄧警長。他自言當時態度「有啲唔客氣」,質疑警方容許有黑社會背景的白衣人從黃昏到晚上集結,他說:「你咁耐都唔驅散佢,而家開始打人啦喎,你快啲做嘢。」鄧回應指已知悉情況,並且一直有派便衣警員到場觀察。

己退休的警長7520早前作供時否認憂心有立法會議員到場監察警方工作。(資料圖片)

警長反問林真係要入嚟

林再表示:「我而家入嚟監察,𥄫實你哋警隊,儘快驅散西鐵站外面一帶嘅黑社會,保障啲市民嘅出入安全。」鄧聞言後開始猶豫,並問:「你真係要入嚟啊,林生,使唔使呀?」但承諾會向上司轉達這項訊息。

林否認曾叫警方特別保護年輕人

鄧早前供稱,林曾在電話中詢問警方部署,又著警方特別保護年輕人。林在庭上否認這些說法,並指他當時認為警方自有部署,亦有足夠人手、裝備及訓練處理事件,不擔心警力不足,只提到前往元朗的遊行人士「有老有嫩」,要求盡快執法。

林亦否認曾向鄧稱不需要警方保護,因為保護市民是警方職責,他不會阻止對方履行職責。他又憶述,自己曾在立法會外天橋被多名建制派人士包圍,當時「有人話要掟我落橋」,最後要靠警方開路護送,可見他也需要警方保護。

事發經過。(詳看下圖)

+10

以為留在元朗站安全

法官陳廣池追問,林有否向鄧刻意提及他需要警方保護?林指沒有,因他當時只打算留在西鐵站內,沒有想過接觸白衣人,因為事發前西鐵站從未發生過大型衝突,林說:「我諗住留係元朗站,我諗住安全啦。」

決定去元朗時發出第三則帖文

通話結束後,林便與莊永輝、冼卓楠決定從美孚站前往元朗,他形容當時車上有穿黑衣的乘客,但不肯定他們是否港島區遊行人士。其間林再發布第三則帖文指:「我已聯絡元朗警方,表示我和同事正前往元朗。」希望告知正前往元朗的市民小心安全。

聽到有人大叫黑社會打人即下車

林又提到他當時只打算著市民不要出站:「等警察驅散曬啲黑社會,安全喇,先返屋企。」他起初未有決定要到元朗抑或朗屏站,直到列車到達元朗,車門打開一刻,他聽到有人大叫:「下面有黑社會打人!」他遂立刻下車。

七名被告及控方對他們的不同指控。(詳看下圖)

+2

7名被告依次為林卓廷(46歲)、庾家豪(35歲)、陳永晞(37歲)、葉鑫昇(31歲)、鄺浩林(26歲)、尹仲明(48歲)及楊朗(26歲),同被控一項暴動罪。

案件編號:DCCC 1106/2020, DCCC 1132/2022 (Consoli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