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成紋身師嚮向交流 祟尚玩樂生活:刺青就是一門很酷的語言

撰文:COOL潮流生活網
出版:更新:

「紋身」像是種客製化的表達方式,甚至可說是紀錄,就跟音樂、文字或影像一樣,是將思想和感受實體化,呈現出一個人的喜好跟特質,藏下自己才知道的意涵,這樣說來「比起服裝,紋身好像是種更親密的衣著?」
隨著風氣逐漸開放,大眾對於紋身的接受度也大大提升,相較過去這已不再是那麼神秘的文化,但也稱不上觸手可及,這次找來台灣 IBIZA_INK 的主理人——林彼得,不免俗的聊聊大家想知道的「如何入行」、「難忘經歷」外,我們更想帶你前往這個名為 IBIZA 的理想島國,島規只有一條:「放鬆玩樂」。

IBIZA_INK

於 2009 年成立、以美式風格為主的紋身工作室,主理人彼得因嚮往電影《撼動生命》(It's All Gone Pete Tong)中西班牙「伊比薩小島」上自在玩樂的生活態度,故將「IBIZA」做為店名,希望能傳遞輕鬆、美好的紋身精神。

+2

當初是如何接觸到紋身的?

在念研究所時刺了第一個紋身,後來就一直對紋身的相關文化很著迷,後來研究所畢業、退伍然後在台北的設計公司工作,那陣子每天都會看《邁阿密紋身客》之類的影集,就有了「既然我會畫畫,那為什麼我不把創作跟紋身結合?」的想法,於是我就上奇摩拍賣,買下了人生第一套紋身工具,那個時候網路還不像現在那麼發達,我透過無名小站找一些想刺簡易小圖的人,以不收費的方式進行紋身練習。

紋身跟畫畫、設計還是有蠻大差異的吧?在兩者間讓你覺得最受挫的差異是?

在平面上作畫是蠻簡單的事情,但換成在立體的皮膚上就要考慮到圖案的銜接、構圖有沒有端正、線條的流暢度還有入色等等問題,因為我沒有特別跟著紋身師學,幾乎都是靠自己摸索,在前一兩年進步非常慢,後來漸漸認識其他同行的紋身師,透過交流學到了更多「眉角」。

最喜歡紋身文化中的哪一點?

我只要帶著工具就能環遊世界紋身。它是生財工具,也讓我能不斷創作,而且透過紋身,我可以跟更多同行、非同行的人交流,紋身是不分國籍、職業的。

旅行時都會在當地紋身,到西班牙時在 IBIZA 刺了一隻麻雀叼著刀片,沒什麼原因,就只是這個元素還沒刺過。
林彼得

新的據點有特別以什麼主題或想法打造,或有想傳遞給訪客什麼理念?

之前「IBIZA」工作室陸續搬過三、四個地方,這是第一次以店面的形式跟大家見面!「IBIZA」這個名字源自於西班牙的一個度假小島,那是一個很放鬆、很 chill、常常在派對的地方,有別於一般有距離感的紋身店,我希望來到「IBIZA」的顧客都能像是到老朋友家作客的感覺,以放鬆的姿態來紋身。目前一樓是規劃成吧台和展示空間,以後會陸續邀請國內外的藝術家展示作品,也歡迎對這個空間有興趣的作者跟我們聯絡洽談,而二樓就是進行紋身的工作區。

希望來到 IBIZA 的顧客都能像是到老朋友家作客的感覺。
林彼得

於2017年2月開幕的赤峰街店面,彼得將一樓規劃成吧台和展示空間,而二樓就是進行紋身的工作區。

點圖看看IBIZA_INK的紋身作品▼▼▼

+6

近年來「紋身」在台灣大受歡迎,普遍的接受度也提高許多,你認為現在與過去保守年代中的紋身文化有什麼不同?

過去要較難取得資訊,現在因為網路的發達,你只要準備一套工具、上 Youtube 看教學影片,似乎就能自稱「紋身師」?大大小小的紋身店、工作室開始林立,這好像變成了一種新興行業,而相較於過去,紋身沒那麼神秘了。同時隨著網路興盛,客人也開始會閱讀、參考然後比較資訊,紋身師也開始要經營自己的風格,才能吸引到顧客。但我覺得台灣某些消費者的觀念已經落後中國蠻多了,譬如說台灣的女生大都喜歡清新的小圖騰、文字,這種「微紋身」風格客群一直很固定,有部份也是受到韓國的影響吧!但在中國,似乎資訊越封閉他們就越想往外挖掘,他們會更勇於接受新的風格,希望在台灣風氣這麼開放的地方,大家對於紋身的審美定義可以更廣闊。

在什麼樣的機遇下開始邀請各國紋身師到「IBIZA」駐店?

一開始沒有想到要做這件事,是大約6年前在 Facebook 上認識了韓國 Woo TATTOOER 的紋身師,本來是想跟他買紋身機器,他表示想來台灣看看,後來雖然機器沒買成,但我們交流了蠻多技術上的心得,他也給了我很多意見。之後這種「國際紋身村」的方式漸漸傳開來,國外的紋身師看到這樣的交流方式也會感興趣,我們已經有意大利、日本和瑞典的紋身師駐店,也會有韓國的紋身師來玩。

許多長輩對紋身都充滿刻板想像,家人支持你的工作嗎?

一開始我騙他們說是在接設計案子,慢慢的才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也獲得了他們的支持,應該說從小到大家人就蠻支持我創作的,但難免長輩對紋身還是有刻板印象,他們也希望我身上的紋身別再增加了,但我好像還是一直刺。

有沒有曾經因為身上哪個紋身後悔過?

都沒有!但我蠻不建議刺情人的名字,通常都會後悔……

【延伸閱讀】Justin Bieber首談身上紋身圖案背後意義 頸上小鳥與信仰有關(點圖放大看看▼▼▼

+10

會遇到什麼樣難搞的客人?

早期比較會,我那時沒有自己的風格,什麼都刺,也接受客人的「予取予求」,而紋身師最怕遇到的就是「當下很想紋身,但根本不知道想刺什麼」的客人,那種通常刺完回家後都會後悔,而且很容易受到周遭意見的影響,所以我現在只接「自己已經有想法」或「接受我風格」的客人,但經過這些事我 EQ 也被訓練得很好,越無理取鬧的客人,就越要用專業跟他溝通,如果無效的話沒成交也罷。另外我也蠻不喜歡遇到某些設計同行,他可能認為自己有專業的設計美學,但他並不了解「紋身」跟「在平面作畫」間的差距,紋身師會考慮關節擺動的角度、肌肉紋理等等,去找一個最好的視線角度落圖。

用一句話形容紋身:

紋身就是一門語言,很酷的語言。
林彼得

接下來的目標?

其實沒有什麼遠大的夢想,只覺得「莫忘初衷」很重要,「怎麼開始就要怎麼結束」。我喜歡紋身是因為能在人的皮膚上作畫是很特別的一件事,所以我做的事都是以此為原則,不會偏離這個軌道,有些紋身師到後來會變得比較像生意人,以「開很多店、賺很多錢」為唯一目標,或變成「能照圖刺的一模一樣,但沒有自我想法」的紋身工匠,我期許自己永遠對紋身保有熱情,並透過紋身旅行時的交流向各地傳遞自己的創作。

如果不當紋身師的話,現在會從事什麼行業?

開間漫畫咖啡店,擺些我自己喜歡的漫畫,像是楳圖一雄、望月峯太郎老師的作品,遇到同好就可以在店裡聊一整個下午,然後再規劃一個小小的空間,讓我可以在裡面畫畫。

後記

第一次見到彼得還有他的作品是在那個「無名小站」的年代,每張紋身的照片底下,都附註了選擇那圖案的原因,有些純粹是個人喜好,有些人則是在圖中藏下自己才知道的故事,也許紋身「什麼都不是,也什麼都是」,論動機是什麼,就像彼得說的「紋身就是一門語言」,這是一種讓我們能決定自己樣貌的語言,一種療癒了我們對某個故事的念念不忘的語言。

延伸閱讀:

太陽穴新刺青被批「毀了帥臉」! 魔力紅主唱亞當李維急曝真相:是假的

【本文獲「COOL潮流生活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