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千禧世代傾向追求完美? 調查:要求高易產生焦慮

撰文:文耀倫
出版:更新:

對「hea底」同事看不過眼?那有否反問過,自己會否過於追求完美呢?
美國心理學協會早前發佈調查報告指,被認定為是「完美主義者」的年輕人,數量在過去27年裏原來已大幅增加。

100分滿分,100分先算合格?「追求完美」可以是雙面刃,但若然過於執着,結果隨時只得0分。(電影《荷里活爛片王》劇照)

年輕人有自己一套不是壞事,但在滿口「old seafood」、「廢老」指罵上一代時,亦得想想自己是否將要求定得太高。

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早前對超過4萬名來自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的千禧世代大學生進行調查,並收集他們對「自我完美主義(將自我價值與成就聯繫在一起)」、「社會上認為的完美主義(容許別人的期望成為自己的決定)」及「其他導向的完美主義(要求別人進步以達至自己要求)」的意見。

調查發現,在1989年至2016年期間,年輕人有給予別人更嚴苛及不切實際要求的趨勢,並推測這與個人主義、物質主義及社會對立的文化於這20多年間盛行有關,使年輕人在身處需要競爭的環境下,會比上代人產生更多不切實際的期望、更易感到焦慮及有更強的控制欲。

完美主義的黑暗面

完美?有誰不想?但在追求完美時,是否又能兼顧其他事情以至整個大局呢?不少完美主義者會抱有「如果我無法完美地做這件事,它就不值得我去做」的處事心態,正面地說,對自己有這樣高的要求,當然對達成目標有幫助,但反過來說,若只以「成功」與「滿意」來衡量事情得失,又容不下別人的意見及批評,這最終只會令人產生焦慮、恐懼或拒絕接受失敗的心態,有礙事業發展。特別是初入職場,正在吸收工作經驗的年輕人,若然未能拿掐「成功」的標準,卻以自己方式決定何謂「完美」,便很容易被前輩、同事及客戶的意見擊沉意志,感到事事不順心。

Perfect!Bravo!你有你執着,我有我做得完美,如果能夠彼此交流、協作,得到的結果絕對可以比比只由一個人努力為多。(電影《大娛樂家》劇照)

要避免完美主義成為自己事業上的絆腳石,認知行為心理學家David D. Burns建議每位完美主義者應該要嘗試將自己「追求完美」的信念擊倒。方法很簡單:

將自己的心聲寫下來,例如:「如果我犯了一個錯誤,便會每個人都討厭我!」,然後嘗試將這些充滿焦慮的說話修改成給予自己改善空間的句子,如:「當我犯了一個錯誤或無法達成目標時,不需要感羞愧或質疑自己的價值。事情總有改善的餘地,亦可將這次錯誤視為個人成長的機會。」

以上方法當然只是一種參考,重點是它能提醒自己將非理性的焦慮與真實的擔憂分開,並藉改變負面想法,令自己有能力接納更多別人的意見及挫折經驗。

在職場世界,打工仔只是團隊中的一部分,如硬要將自己一套視為得失的標準,無疑只是在自討苦吃。但請相信,職場上仍是有「完美」存在的,只要在下苦工的過程接納別人意見,甚至邀請對方協助,將自己看不到的盲點逐一填補,便會發現,當「完美」是一個開放、可容納更多意見的概念時,要追求完美其實絕非難事。

(資料來源:Ladders)